-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
- GY/T 240-2009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广播电视行业标准】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GY/T240-2009
- 现行
标准号:
GY/T 240-2009
标准名称: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98.43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GY/T 240-2009.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digital cable telev ision set top box.
GY/T 240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单向传输标准清晰度部分的基本技术要求.测量方法和功能检查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GY/T 240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 8898-200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 13000.1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第1 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
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4960-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17191. 3-1997信息技术具有1. 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
GB/T 17975. 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 17975. 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
GB/T 17975. 3-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GY/T 201-2004 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
GY/T 230-2008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T 231-2008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SI 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异步串行接口
BER Bit Error Rate比特 误码率
CA Conditional Access 条件接收
CATV Co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or Cable Television共用天线 电视或有线电视

部分标准内容: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Technical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methodsof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set top box2009-11-04发布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9-11-04实施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技术要求
5测量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EPG支持的SI表基本技术规范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送流输出或传送流测量端口ASI输出接口技术要求参考文献
HYkNiKAca
GY/T240—2009
GY/T240—2009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部分技术要求参照了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13000.1《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GB/T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GB/T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17975.3-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GB/T17191.3-1997《信息技术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GB/T14960-1994《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201-2004《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GY/T230-2008《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Z175-2001《数字电视厂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GB3174-1995《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T11318.1-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1部分:通用规范》、GB/T17953-2000《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Y/T192-2003《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暂行)》,《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GY/T231-2008《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性意见(暂行)》。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国内外研发和生产单位的技术参数,充分考虑了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做到了先进性和可行性的合理结合,并兼顾了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红、秦葵龙、崔岩、柴剑平、曹兵。H
1范围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240—2009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单向传输标准清晰度部分的基本技术要求、测量方法和功能检查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研发、生产和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符集基本集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13000.1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4960-1994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T17191.3-1997信息技术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
GB/T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GB/T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17975.3-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厂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T201-2004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厂播规范GY/T230-2008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T231-2008数字电视厂播电子节自指南规范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SIAsynchronousSerialInterface异步串行接口BERBitErrorRate比特误码率
CAConditionalAccess条件接收
CATVCommunityAntenna TelevisionorCableTelevision共用天线电视或有线电视CVBSCompositeVideo-Blanking-and-Sync复合视频基带信号DVBDigitalVideo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DVB-CDVB-Cable有线数字视频广播1
YKNIKAa-
GY/T240—2009
EITEvent InformationTable事件信息表EPGElectronicProgramGuide电子节目指南FsFullScale满刻度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MERModulationErrorRatio调制误差比MPEGMovingPicturesExpert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MP@MLMainProfileatMainLevel主档(主类型)/主级MP@HLMainProfileatHighLevel主档(主类型)/高级MUXMultiplex复用
NITNetworkInformationTable网络信息表NVODNearVideoonDemand准视频点播PAT
ProgramAssociationTable节目关联表PCRProgramClockReference节目时钟基准PIDPacketIdentifier包标识符
PMTProgramMapTable节目映射表PsIProgramSpecificInformation节目特定信息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调幅RSReed-Solomon里德-所罗门
RS232EIARecommendedStandard串行接SDTServiceDescriptionTable业务描述表SDTV StandardDefinitionTelevision标准清晰度电视SIServiceInformation业务信息S/PDIFSony/PhilipsDigitalInterface索尼和飞利浦数字接口SPlSynchronousParallelInterface同步并行接口STBSet-Top-Box机顶盒
TDTTimeandDateTable时间和日期表TOTTimeOffsetTable时间偏移表TsTransportStream传送流
USB Universal Series Bus 通用串行总线4技术要求
4.1外观和结构要求
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凸痕、划伤、裂缝、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具有明显的电源指示功能,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整机应具有机械稳定性。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的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指示应正确。2
功能要求
见表1。
菜单和帮助的显示方式
条件接收
频道搜索
系统工作参数断电记忆
多语言伴音接收
软件升级
数据广播
音频电平控制和
音频电平记忆
有线数字广播信号接收
恢复出厂配置
SDTV图像格式
见表2。
输入图像格式
720X576i
表1功能要求
操作菜单和帮助采用简体中文显示可以收看授权的节目
对于没有授权的节目给用户提示相应的信息能够根据NIT表或BAT表进行自动搜索支持手动单频点搜索
支持全频段搜索
断电后能够记忆系统的工作参数:接收频率、符号率和调制方式
能够接收并且播放包含多语言伴音的TS流信号,并且能够选择每种语言PID对应的音频信号按双声道输出
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进行软件在线升级。在线升级时,应提示用户正在进行升级并且显示升级状态,如果出现升级失败,机顶盒能够恢复原有程序或者应能成功再升级可在本地进行软件升级
支持数据广播
能够记忆并保存不同节目的音频电平的设置和调整
能够显示和关闭字幕,允许用户选择字幕语言:能够处理包含有两种语言字幕的节目码流能够接收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中的数字广播节目,并且在机顶盒前面板可以显示接收状态支持
能够恢复出厂配置
表2机顶盒支持的标清图像格式
GY/T240—2009
应符合的标准和文件
GB2312-1980
GB13000.1
GY/Z175-2001
GY/T230-2008
GY/T201-2004
输出视频信号格式参数描述
隔行比
扫描行数
YKNIKACa-
幅型比
GY/T240—2009
标准符合性要求
应符合GB/T17975.1-2000、GB/T17975.2-2000、GB/T17975.3-2002、GB/T17191.3-1997的规定参数验证要求
见表3。
表3参数验证
SDTV解码方式
最高视频码率
音频解码方式
音频工作方式
音频取样率
RS编码
卷积交织深度
升余弦平方根滤波
滚降系数
输入信号与解调性能要求
见表4。
工作频率范围
频道带宽
射频输入阻抗
射频输入反射损耗
解调方式
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C/N门限
MPEG-2MP@ML
符合GB/T17975.3-2002和
GB/T17191.3-1997的第1层和第2层格式。环绕声可选。
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
32、44.1、48
RS(204,188))
表4输入信号与解调性能
111~862
64QAM,256QAM
16QAM,32QAM,128QAM
≤40(64QAM)
≤44(256QAM)
≤26(64QAM)
≤33(256QAM)
符合GY/T
170-2001的规定
符合GY/T
170-2001的规定
符合GY/T
170-2001的规定
射频调谐器当前调谐频道测试
注:在高、中、低频段都要测量必备
符号率为6.875Mbaud
解调方式为64QAM、256QAM
符号率为6.875Mbaud
测量电平为60dBμV
符号率为6.875Mbaud
频率捕捉范围
支持符号率范围
抗微反射(E/D)能力
PCR抖动适应能力
I、Q幅度不平衡解调能力
I、Q相位差解调能力
节目转换时间
多节目支持能力
抗脉冲干扰能力
抗同频单频干扰抑制比
表4输入信号与解调性能:(续)单位
3.6~6.952
≥-10
≥-15
≥-20
≥-30
≥-35
(≤0.5μs)
(≤1.0 μs)
(≤1. 5 μs)
(≤5.0 μs)
(>5.0μs)
≥500,≤-500
至少支持200套数字电视节目
≥25(10Hz重复频率)
≤27(64QAM)
≤40(256QAM)
a第6至第18项均应在被测机顶盒工作频段的高、中、低频段进行测量。4.7
邻频道抑制特性
见表5。
表5邻频道抑制特性
有用的(D)频道调制
测量电平为60dBuV,调制方式为64QAM测量电平为60dBμV,调制方式为64QAM测量电平为60dBμV,调制方式为256QAM测量电平为60dBμV,调制方式为256QAMa所有项目均应在被测机顶盒工作频段的高、中、低频段进行测量。3视频输出和音频输出要求
视频输出要求
见表6。
YKNIKAa-
GY/T 240—2009
调制方式为64QAM
测量电平为60dBμ
测量符号率为6.875Mbaud
调制方式为64QAM
测量电平为60dBμV
调制方式为64QAM
测量电平为60dBμV
测量符号率为6.875MbaudWww.bzxZ.net
E为回波信号的电平,D为有用
信号的电平。
注:在高、中、低频段都要测量调制方式为64QAM
测量电平为60dBμV
测量符号率为6.875Mbaud
每套节目对应一个ServiceID
调制方式为64QAM
测量电平为60dBμV
测量符号率为6.875Mbaud
测量电平为60dBμV
测量符号率为6.875Mbaud
无用的(U)邻频道调制
模拟PAL-D
256QAM
模拟PALD
≤-16
≤-11
GY/T240—2009
音频输出要求
见表7。
音频输出电平
音频失真度
音频幅频特性
视频输出幅度
视频同步幅度
视频幅频特性
视频信杂比(加权)
K系数
微分增益(P-P)
微分相位(P-P)
亮度非线性
色度/亮度增益差
表6视频输出
色度/亮度时延不等
表7音频输出
音频信噪比(不加权)
音频左右声道相位差
音频左右声道电平差
音频左右声道串扰
注:0dBFs=24dBu
视频和音频同步要求
+ 1/-2
700±30
300±20
±0.8(4.8MHz以内)
±1(4.8MHz~5MHz)
+0.5/-4(5.5MHz)
≥ 56
负载阻抗6002,测试信号为1kHz/-20dBFs正弦波音频信号
测试信号为1kHz/-8dBFs正弦波音频信号1kHz
测试信号电平为-20dBFs
测试频率范围为60Hz~18kHz
测试频率范围为60Hz~18kHz
测试频率范围为60Hz~18kHz
机顶盒本身产生的同一节目伴音和视频时间差为+20~60ms。4.9
物理接口要求
见表8。
接口类型
射频输入
复合视频信号输出
音频输出(单声道、双声道)
电源开关
射频环通输出
传送流输出或传送流测量端口
S端子(Y/C)输出
Y、C、C输出
Y、Ps、P.输出
RS232或其他串行数据接口
以太网
IEEE1394
S/PDIF光纤和/或同轴音频输出接口使用环境和安全性要求
见表9。
表8物理接口
阻抗为752
接口类型推荐为F型
阻抗为752
RCA型:
低阻,不平衡,2组输出端
XLR型:
6002平衡
阻抗为752
异步串行接口(ASI)或同步并行接口(SPI)
使用环境和安全性
工作高温试验
工作低温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
GY/T240—2009
1组必备
1组可选
可选。司
可设置在机器
也可设置在机器
在温度+40℃的条件下,应能持续正常工作至少16小时。
在温度-10℃的条件下搁置2小时后,应能持续正常工作至少1小时。
在温度40℃和湿度93%的条件下搁置96小时,经4小时恢复后,应能正常工作。150V~240V,
50Hz±2Hz
a适用于实现本标准规定的必备功能及接口的机顶盒7
YKNIKa
GY/T240—2009
被测机顶盒的绝缘电阻、抗电强度等安全性要求应符合GB8898-2001中的相关规定。被测机顶盒的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GB13837-2003中的相关规定。4.11
接收基本EPG的要求
见表10。
表10基本EPG要求
测量项目
EPG显示的内容
EPG内容的显示方式
EPG的操作方式
EPG接收能力
支持Linkage描述符
EPG的更新
节目播出时间表
当前播出节目信息和即将播出节目信息当前时间显示
支持节目简介
按节目频道浏览
按照节目播出的时间顺序浏览
按照节目类型进行浏览(至少支持当天)通过菜单进入EPG浏览
通过遥控器的快捷键进入EPG浏览支持至少200套节目,每套节目至少7天的节目时间表信息,支持单个节目不少于255个字节的节目简介
能够通过Linkage描述符链接到包含网络的总的EPG信息业务
支持EPG内容的自动实时更新
测试基本EPG功能时,在前端播放符合附录A的测试码流,然后再对机顶盒逐项检查以上功能。条件接收和数据广播功能
条件接收和数据广播功能应符合GY/Z175-2001和GY/T201-2004的有关规定。4.13遥控发射器性能要求
所使用的红外遥控发射器的性能要求应符合GB/T14960-1994的有关规定。具有其它形式的遥控发射器的性能要求待定。4.14读卡器性能要求
读卡器应符合GY/Z175-2001的有关规定。4.15连续不间断工作要求
4.15.1测试配置
机顶盒应该能够正常接收200套以上的数字电视节目。4.15.2测试条件
GY/T240—2009
在常温条件下,机顶盒连续正常工作48小时后,在节目监视器上连续监视机顶盒视音频输出,在机顶盒连续不间断工作的前提下,对机顶盒进行切换频道、显示EPG信息、按遥控器各个相关按钮等操作。4.15.3可靠性要求
通过在上述连续不间断工作条件下进行的各项操作,机顶盒应该能够正常工作。5测量方法
5.1最大、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测量框图
见图1。
微字电况法试
信与发生器
测量步骤
微字电视法,证
发射机
意溅器
图1输入信号与解调性能相关测量框图被汗机顶盒
监阮器
频谱分析仪
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接收信号电平采用频谱分析仪的带内功率(CHANNELPOWER)测量功能:
调整可变衰减器,使被测机顶盒输入电平为60dBuV;调整可变衰减器,增大衰减量,减小输入信号,直至被测机顶盒不能正常工作:调整可变衰减器,减少衰减量,增大输入信号,直至监视器上图像在60s内每隔20s出现的马赛克不超过一个,此时的被测机顶盒输入电平即为机顶盒最小接收信号电平;调整可变衰减器,减少衰减量,增大输入信号,直至被测机顶盒不能正常工作:调整可变衰减器,增大衰减量,减小输入信号,直至监视器上图像在60s内每隔20s出现的马赛克不超过一个,此时的被测机顶盒输入电平即为机顶盒最大接收信号电平。5.2C/N门限
测量框图
见图2。
微字中祝汉议
发生器
联中信号
5.2.2测量步骤
微字中视汉.in
发射机
图2C/N门限测量框图
HYKNIKAca-
被汉机项盒
监视登
频谱分怀仪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GY广播电视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GY5076-2006 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传输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 GY5213-2001 广播中心工艺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 GY/Z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 GY/Z203-2004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 GY/Z234-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复用实施指南
- GY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 GY/T276-2013 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GD/J081-2018 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 GD/J088-2018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 GD/J089-2018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 GY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D/J087-2018 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 GY66-1989 有线广播用晶体管扩音机测量方法
- GD/J080-2018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 GD/J085-2018 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