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
- GYJ 30-1987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26 18:23:03
- GYJ30-1987
- 现行
标准号:
GYJ 30-1987
标准名称: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标准类别: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标准状态:
现行-
实施日期:
1988-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03 MB

部分标准内容: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微波总站主要起草人:徐能格
2005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部标准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30-—87
主编单位:徐州市广播电视局
批准部门:广插播电影电视部
实行日期:1988年6月1日
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一章总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二章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技术要求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依据
第一节
彩色电视微波传输假设参考电路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电视传输连续随机杂波指标
声音节目传输的噪声指标
微波线路系统传播可靠性
第五节
微波线路系统的可用度.
第六节
通信业务的噪声指标.·
第七节
第八节
电路接口…
第三章微波线路工程路由设计
第一节路由·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剖面类型
地面反射
第七节
到达角
第八节
第九节
多径衰落…
第十节传播可靠性估算·
第十节
第十二节
频率配置·
第十三节干
第十四节
系统噪声性能计算.
第十五节
无源转接
第十六节
路由方案快择
第四章
微波天线、馈线和塔
附录一
名词解释
估算衰落次数和持续时间…
附录二·
附录三
估算传播可靠性
估算空间分集改善系数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估算频率分集改善系数…
估算图象质盘降低的等级.
附录七“地球站对微波站的干扰估算附录八
微波接力路径计算项目
www. jz321.net
本规范用词说明
.1、用调说明,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调:正而调“必须”,反面词“严禁”。-.②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应”,反面词“不应”或“不得”。③,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调:
正面词“宜”或“可”,反面调“不宜”④.表示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作,但硬性规定有困难的用词;.“应尽量”。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定执行,其一般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54
第一章,总 ,则
第1.0.1条本规范主要为广播电视微波频段的线路工程设计而制定的,适用于模拟微波传输广插播和彩色电视信号的线路设计,并兼顾电话和数据信息的传输设计要求。第1.0.2条:工程设计必须依据广播电视技术规划、微波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运用价值工程原则,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第1.0.3条·微波工程总体设计,必须遵循系统工程设计原则,保障电路的可靠性与可用度。第1.0.4条设计应从实际出发,依据本地特点确定路由。微波站应设在广播电视发射台或转播台内,以减少分支接口。在设备选型时,必须优选经过鉴定合格的定型产品,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
第1.0.5条:设计应依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使远期与近期,总体与局部、干线与支线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宜构成环形网络。应以当前为主,统筹安排。还要从技术进步方面考虑扩建、改造和延伸电路的可能。55
第二章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技术要求第一节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依据第2.1.1条依据《彩色电视广播》GB3174一82的技术特性,确定微波传输必须满足的技术体制要求。第2.1.2条依据《彩色电视图象传输》GB1583-
79,关于微波链路传输系统的技术指标,以及短程(一段)微波(固定式)传输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定的容差要求。第2.1.3条根据《广播电视专用微波接力电路传输体“制》GY4-82,确定微波电路传输技术方案要求。第2.1.4条:根据电视节目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GB5079.1-85、《电视节目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GB5079.2-85以及《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盘方法》GB5438--85,设计传送广播电视微波线路指标。第二节彩色电视激波传输假设参考电路第2.2.1条电视模拟微波视距接力的假设参考电路,2500km
-2500/3km
25a0/skam
四调制站区解调站
—250e/3km
+中继站
图2.2.1电视传输2500km假设参考电路56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全长为2500km,分3个等长的调制段,包括3组调制解调器,共n个中继段。如图2.2.1所示。第2.2.2象电视模拟微波接力假设参考电路,全长为1000km,分2个等长的调制段,包括2组调制解调器;共n个中继段。如图2.2.2所示。
1300km
电视传输1000km假设参考电路
第三节电视传输连续随机杂波指标第2.3.1条在电视传输模拟微波接力2500km的假设参考电路上,亮度信号的标称振幅值,与加权的连续随机杂波有效值之比,用统一加权网络,在有效功率时间常数为1秒的测登仪表上读数,应不低于下列规定值。一、在任何月份的20%以上时间,为57dB,二、在任何月份的1%以上时间,为53dB;三、在任何月份的0.1%以上时间,为45dB。.至第2:3.2条”在电视传输模拟微波接力1000km的假设参:旁电路上,亮度信号的标称振幅值,与加权的连续随机杂波有效值之比,用统一加权网络,在有效功率时常数为1秒的剥量仪表上读数,应不低于下列规定值。一、在任何月份的20%以上时间,为61dB,:
二、在任何月份的1%以上时间,为57dB,三、在任何月份的0.1%以上时间,为49dB。57
第四节声音节目传输的噪声指标第2。4.1条在模拟微波传输电视线路的副载频上,建立的2500km声音节目电路,在零相对电平点(平衡输入阻抗600α,相对于有效值0.775V为0dB)接入468-3声音节目加权网络,用积分时常数为1s(秒)的准峰值表测量,所得系统加权噪声电平应符合表2.4.11规定。利用副载频建立的2500km声音节目电路的噪声指标表2.4.1--1bZxz.net
节目电路的
在任何月份的下述时间%内,超过节目电路的加权噪声电平(dBqops)
(1秒钟量)
注,-39dBqops对应于信号与加权噪声比为48dB;0.1%
一42dBqops对应于信号与加权噪声比为51dB:其余类推第2.4.2条对于1000km的声音节目电路,在零相对电平点,加最大单音正弦测试信号(+9dBm,或有效值2.2V),用积分时常数为1s(秒)的噪声计测量,所得信号与加权噪声比,应符合表2.4.12规定。58
利用副载频建立的1000km声音节目电路的信号与加权噪声比
节目电路的
表2.4.1-—2
在任何月份的下速时间%内,超出允许的信号与加权噪声比(dB)
(1s测盘)
第五节
第2.5.1条
微波綫路系统传播可性
新加权
新加权
模拟微波假设参考电路2500km和1000km的传播可靠性,宜定为三个等级:99.999%,99.99%,99.9%。
第2.5.2条
99.99%。
模拟微波主干线路的传播可靠性应不低于第六节微波魏路系绕的可用度
第2.6.1条模拟微波假设参考电路的全年工作时间的可用度指标,宜定为99.7%.
第七节逐法业务的端声潘标
第2.7.1条在视上副载频上建立的FDM话路,在零相对电平点的任一小时平均噪声计加权噪声功率,应不超过59
20000PWop(=47dBmop).
第2.7.2条在话路上两次复用的数据信息传输,其噪声计加权的噪声电平应不超过50000PWop(-43dBmop)。第八节电路接口
第2.8.1条按《模拟微波接力逐信系统网络接口基本技术要求》GB2789—81,进行按口设计。第2,8.2条电话和数据复用设备的按口特性,按有关电信规范的技术要求设计。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三章微波线路工程路由设计
第一节路由
第3.1.1条在微波路由设计中,线路走向应成折线形,各站路径夹角宣为钝角,以防阅频越站干扰。第3.1.2象广播电视微波线路必须依据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分布;人口密集区域和重要电视发射台(转插台)的位置,确定所设微被站,以达到最大的有效人口覆盖率。
第3.1.3条
根据电路用途、技术性能和经济要求,初选出效益高、可靠性好和投资少的2至3条路由,以便做具体的计算分析。
第二节站址
第3.2.1条设站地点和分布必须有利于实现系统传输质盘指标。
第3.2.2条微波站宜设在电视发射台(转插台)内,或者人口密集的待建台地区,以保障主要发射台的信号源。第3.2.3条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台(站)的铁塔、房、供电等建筑设施,以利于节约投资和维护管理。第3.2.4条应利用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稳固地形,以利于电波传播,并降低了钢塔造价。第3.2.5条偏僻地区的中间站,应考虑道路交通、供电、水源、通信联络和生活等保障工作的基本条件。对于融无人烟和自然环境特殊困难的地段,宜设无人站。第3.2.6条在通信方向近处,应较开阔,无阻挡,以61
及无反射电波的显著物体。
第3.2.7条必须避免和降低本系统干扰(如同波道、越站和汇接分支干扰)和外系统干扰(如雷达、地球站、有关广播电视额道和无线通信干扰)。第3.2.8条在山区应避开风口和背阳的阴冷地点设站。
第三节站距
第3.3.1条微波线路站距,应根据地形、气象、天线位置和传播可靠性诸因素确定。可参照不同频段的标准站距,均匀配置,不宜过长,或者太短。所选站距的无衰落电平值与标准站距的差值,不宜超过3dB。第3.3.2条为了保障系统指标,必须用电路段可靠性指标和衰落储备值,检查站距配置是否合理。在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后,仍不能保证规定的线路质盈指标,必须另选路段。第四节剖面类型
第3.4.1条微波线路中继段的路径剖面,一股划分为三种类型。
、A型剖面;地形粗糙(如山区、森林、坡市、建筑区等),气候干燥,无雾的地区。地面反射和大气不均匀性所引起的衰落概率很小。
二、B型剖面,有起伏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有些薄雾的地区,地面反射引起的衰落不大。但大气不均匀性造成的衰落概率较大。
三,C型韵面;平滑地面,水网河流,湖泊海岸地带,气侯炎热、湿度大、有浓雾。地面反射和大气多径引起的衰落概率都很大。
第3.4.2条在路径剖面选择时,优先选A型,其次是B型,尽量避免C型,实在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抗衰落的技术措施,保障线路传输的瞬断率满足质量指标。第五节气象
第3.5.1条为了明确线路穿越地城的气象特征,应调查路径的常年气象参数(一般用年最坏月份的最大信,如我国为7、8月份)。
第3.5.2条路径等效地球面图的制作比例,宜用水平距离为每匾米1km,垂直高度为每匾米10m。若根据具体情况,要变更比例关系,当距离比例加倍时,高度比例露变为4倍,以保持固有的对应关系。第3.5.3象一日之中的早晚时间(印显夜的交送时间),是全国广播电视联播的复要时刻,要求信号电平降低至调频改警门限的年中断率,至少应为8.8h以内(即系统传播可载性为99.9%以上)。
第六节余
第3.6.1条微波线路每个中继段的余设计标准,应依据当地地形、气象和传播等条件,具体分析确定。一毅微波站之同的路径余隙设计标准如表3.6.1。63
路径剖面类型
设计标准
相对于第一弗涅区
率径F1的余愿值
对于三种类型
电路应根据地形、
气象和工作额率等
具体情况取值
第3.6.2条对于温带气候温和的大陆丘陵地区,应用约99.9%的时间所超过的K最小值,与路径长度的关系曲线。当d确定后,由曲线查得K=Kmin,此时取余隙Hc0.3F1。
第3.6.3条对于1.4GHz电路,可考虑选用K=4/3,允许障碍物上方1F1的余隙。
第3.6.4条对于要求传播可鼎性较高的线路(或者8GHz电路),可选用K=2/3,允许碍物上方0.3F1简余隙。
第3.6.5条对于次等线路,或分支线路,可选用K=1,允许障碍物上方0.6F1+△的余随。△值根据障碍点被情况,由路径调查确定(如△=0~5m)。64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3.6.6条对于刃形绕射电路,可选用K=2/3,允许障碍物上方擦顶的空隙。
第3.6.7条对于多障碍物中继段,宜按K=1时,允许障碍物上方0.6F1的余隙。但是,由障碍物引入的电波绕射损耗值之和大不于10dB,并且要求K=4/3时,保证接收电平不小于自由空间条件下的接收电平值。第3.6.8条对于无阻挡的光滑球面路径,要求检验K=α时,余隙值小于或等于1.38F1。第3.6.9条自然地形构成的大空隙电路,传播较为稳定,可不做余隙要求。
第3.6.10条微波路径的电波射束,在其两侧的远区余隙值,必须不小于第一弗湿区半径F1值。第3.6.11象在靠近微波路径的端点上,要求所有障碍物与电波射束间距,至少留有一定的空隙(如5~了m)。第3.6.12条严禁建设K4/3,余隙小于0.6F1的球面绕射电路,以免造成设计错误和经济损失。第七节地面反射
第3.7.1条在工程设计中,必须务力设法避免和克服地面反射衰落。尤其是中继段在跨越海面、湖泊、水网、光滑地面和潮湿雾沼地带时,应采取抗反射衰落的技术措施。第3.7.2条通过站址选择和调整天线高度,应把反射点由水面移在陆地的森林、村庄、地形崎地带。第3.7.3条:对于路径上有山丘、村店和树林之类的障碍物时,应在K值的变化范圈内,尽盘都能阻挡反射波。第3.7.4条如果地形条件有利于采用高低天线技术,应究分用以减轻反射波的影响。对于光滑地面,重点是调整低端天线高度,把余隙限制在0.3F,(K=2/3)~1.38F,65
(K=α)范圈中。
第3.7.5条对于强反射路径,应使反射波发散,以降低反射系数值。
多在跨趋海面或水面时,宣用垂直极化。第3.7.6条
:对于空隙较大的路径,应检查反射衰落的第3.7.7条
颠率选择性。
第3.7.8条
处于沿海的中继段,余隙宜偏低取值,以降低严重衰落的单位时间次数。第3,7.9条对于主干线路上的严重衰落段,应采用签间分集。
不宜把反射地形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的相对第3.7.10条
余隙值(如K=4/3的),落入鸽阶弗涅尔区。第八节到达角
第3.8.1条在潮混的沿海和潮泊地区,站距应接制在第十节传播可签性的估算
第3.10.1条在工程设计中,应估算微波线路路径传插可靠性和系统传插可靠性(估算公式见附录三)。对于主干线路,耍求单段的传播可靠性,在无分集时,应尽达到99.999%的数量级。
第十节分第
第3.11.1条对衰落深度大和频次多的段。必须用分集技术。
第3.11.2条对于反射系数较大(R≥0.7)和长视距的路径,在无法满足传播可靠性指标时,宣采用空间分集。当大气多径衰落与地面反射衰落并存时,宜侧重前者,同时获顿后者在一定K值变化范围内的抗衰落。第3.11.3象对于以抗地面反射衰落为主时(路径的等效地而反射系数>0.3),接收端两分集天线的垂直间距,第3.8.2条配置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应考虑路径 宜用下式计算(其路径参数见图3.11.3)到达角的有效变化范雷内。
当K=时,
波束在垂直面到达角的影响。
第九节多径表落
第3.9.1条在潮泊水网和海岸地区,当确定天线高度时,应设法避免大气多径衰落和地面反射衰落混合在一起,以防产生频次高和持续时间长的深度衰落(其估算公式见附录二)。对于严重的衰落段,应采用分集技术措施。S=127d
当K=4/3时:
Sa-_75d
(3.11.3-1)
(3.11.3-2)
试中:
S一一按收端两分集天线的中心垂直距离,m,第3.9.2条多径衰落深度随工作频率、站距、气侯租地形类型而不同,要求每跳必须有35~50dB的衰落储备量。第3.9.3条对于易发生多径传播的路径,两端天线应有一定的高差,且余不宜过大。66
d-站距,km;
f--工作频率,GHz,
ht-—过反射点作地球切线之上的发端天线高度,m,67
K=8时
htmhl,
K=4/3时
htmhi-
h1-.发端天线高度,m,
\S—空间分集天线中心垂直距离,m,f—-工作频率,GHz
d——站距,km,
P一一传播最坏月份两天线同时衰落的相关系数。第3.11.5条主天线一般安装在副天线之上,对于相位d1-一反射点至发端天线的距离,km。考虑气象影响,在K=4/3~α的变化区间,使两分集合成分集,必要时应对馈线长度做等化设计,以防时延差引天线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宜取S值中较小的一个,作为分象起视频信号失真。天线间距。
图3.11.3
有反射的几何路径参数示意
第3.11.4条对于以抗大气多径衰落为主时(等效地函反射系数小于或等于0.3),按收端两分集天线的垂直间计算,宜用下式。
S=-0.4762×10*×inp
式中: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3.11.6条对于设备配置的1+1电路可组成频率分渠,分集间隔宜为2%。有条件的,还可采用跨频段分集。第3.11.7条混合分集应根据具体的地形、气象、衰落深度和设备条件,具体处理。一般宜用于严重深衰落的长视距段。
加分集后,对于改善中断率的计算,宜用第3.11.8条
下式。
式中:
TpD—分集改善的中断率;
Tp一一无分集的中断率;
I--一分集改普系数(估算公式见附录四和附录五)。第十二节频率配置
第3.12.1条关于频制的选用,一般宜用二频制,对于单向传输制或双向传输制的选用,应依据传输业务的使用要求,系统路径条件和经济可能性确定。第3.12.2条按照全部去波道在频段的一半,全部来波道在频段的另一半的配置原则。必须合理分配高站、低站和69
天线电波极化型式。对于同一半频段内的相邻射频波道,应交替使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极化间的去耦要求,应达到30dD,最低应不小于20dB。第s.123条对于多波道系统,必须有利于非用天线。第3.12.4在波道配暨中,必须考案当地察波系统的使用软况,以防相互干扰。
第3.12.多务对于8GHz额段的电视微波系统中,宜在波道之间插入附加波道。
当同频段分支干扰超过指标时,宜选用不同频段的设备组成分支电路。
第3.13.3条枢纽站增加同频段的设备时,为了避免本站射频干扰,在二额創时,后设收发频率应与先设的相同。第3.13.4条在微波电路中,同频段的天线前后和前侧间的耦合干扰比,应大于或等于65dB。第3.13.5条两个微波系统平行,或交叉时,必须协调干扰。本原则是新建系统不能干扰已使用系统。估算于扰的主因素、功率、站距、天线鉴别度、电波极化,接收机第十三节于扰
第5.13.1条在平滑地上,当用约3m口径地物而关灵效度、选择性和调制方式等。对于同波道工作的高额信号干扰功率比,应大于或等于66dB。线时,直接信号与超站信号的路径夹角01和02之和,应约为20°(如图3.13.1所示)。当路径襄耗较大和天线宏帮指标第3.13.6条在路由设计中,应避开雷达干扰,尤其是低波段,更要引起注意。对于有可能造成干扰的雷达站,用较高时,可减少0傲。在路由造择中,可利用地形阻挡越站K=α剖面图,检查阻挡损耗。信算时,要求在微波接收于扰,用Kα的部面图,检验越站干扰功率电平,应比需要的正常接收信号功率电平低66dB以上。0
图3.13.1
越站干扰路径示意
的天线口面上,来自雷达脉冲干扰的峰值功率电平值,应比需要的正需接收信号功率电平值低30dB以上。当不能满足时,应作地区距离调整和技术协调。:第3.13.7条微波系统应避免卫显系统来的干扰。其在零相对电平点的干扰噪声功率,应不超过下列规定值。一、在任何月份20%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功率1000Pwop(=60dBmop);二、在任何月份0.01%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功率50000Pwop(-43dBmop)。第3.13.8条微波中继站与地球站之间,都应避免产生第3.13.2条微波电路的分支应尽量减少。但是,对升相互干扰(估算公式见附录七)。为此,在设计时,后建者必须增加的分支电路,应根据天线类型、增益、方向图和概妥承担地区协调和技术协调的任务。化方式,确定必须满足的最小分支角。70
地球站对微波站的于扰,一般在100km范圈内时,就应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微波总站主要起草人:徐能格
2005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部标准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30-—87
主编单位:徐州市广播电视局
批准部门:广插播电影电视部
实行日期:1988年6月1日
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一章总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二章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技术要求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依据
第一节
彩色电视微波传输假设参考电路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电视传输连续随机杂波指标
声音节目传输的噪声指标
微波线路系统传播可靠性
第五节
微波线路系统的可用度.
第六节
通信业务的噪声指标.·
第七节
第八节
电路接口…
第三章微波线路工程路由设计
第一节路由·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剖面类型
地面反射
第七节
到达角
第八节
第九节
多径衰落…
第十节传播可靠性估算·
第十节
第十二节
频率配置·
第十三节干
第十四节
系统噪声性能计算.
第十五节
无源转接
第十六节
路由方案快择
第四章
微波天线、馈线和塔
附录一
名词解释
估算衰落次数和持续时间…
附录二·
附录三
估算传播可靠性
估算空间分集改善系数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估算频率分集改善系数…
估算图象质盘降低的等级.
附录七“地球站对微波站的干扰估算附录八
微波接力路径计算项目
www. jz321.net
本规范用词说明
.1、用调说明,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调:正而调“必须”,反面词“严禁”。-.②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应”,反面词“不应”或“不得”。③,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调:
正面词“宜”或“可”,反面调“不宜”④.表示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作,但硬性规定有困难的用词;.“应尽量”。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定执行,其一般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54
第一章,总 ,则
第1.0.1条本规范主要为广播电视微波频段的线路工程设计而制定的,适用于模拟微波传输广插播和彩色电视信号的线路设计,并兼顾电话和数据信息的传输设计要求。第1.0.2条:工程设计必须依据广播电视技术规划、微波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运用价值工程原则,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第1.0.3条·微波工程总体设计,必须遵循系统工程设计原则,保障电路的可靠性与可用度。第1.0.4条设计应从实际出发,依据本地特点确定路由。微波站应设在广播电视发射台或转播台内,以减少分支接口。在设备选型时,必须优选经过鉴定合格的定型产品,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
第1.0.5条:设计应依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使远期与近期,总体与局部、干线与支线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宜构成环形网络。应以当前为主,统筹安排。还要从技术进步方面考虑扩建、改造和延伸电路的可能。55
第二章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技术要求第一节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依据第2.1.1条依据《彩色电视广播》GB3174一82的技术特性,确定微波传输必须满足的技术体制要求。第2.1.2条依据《彩色电视图象传输》GB1583-
79,关于微波链路传输系统的技术指标,以及短程(一段)微波(固定式)传输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定的容差要求。第2.1.3条根据《广播电视专用微波接力电路传输体“制》GY4-82,确定微波电路传输技术方案要求。第2.1.4条:根据电视节目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GB5079.1-85、《电视节目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GB5079.2-85以及《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盘方法》GB5438--85,设计传送广播电视微波线路指标。第二节彩色电视激波传输假设参考电路第2.2.1条电视模拟微波视距接力的假设参考电路,2500km
-2500/3km
25a0/skam
四调制站区解调站
—250e/3km
+中继站
图2.2.1电视传输2500km假设参考电路56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全长为2500km,分3个等长的调制段,包括3组调制解调器,共n个中继段。如图2.2.1所示。第2.2.2象电视模拟微波接力假设参考电路,全长为1000km,分2个等长的调制段,包括2组调制解调器;共n个中继段。如图2.2.2所示。
1300km
电视传输1000km假设参考电路
第三节电视传输连续随机杂波指标第2.3.1条在电视传输模拟微波接力2500km的假设参考电路上,亮度信号的标称振幅值,与加权的连续随机杂波有效值之比,用统一加权网络,在有效功率时间常数为1秒的测登仪表上读数,应不低于下列规定值。一、在任何月份的20%以上时间,为57dB,二、在任何月份的1%以上时间,为53dB;三、在任何月份的0.1%以上时间,为45dB。.至第2:3.2条”在电视传输模拟微波接力1000km的假设参:旁电路上,亮度信号的标称振幅值,与加权的连续随机杂波有效值之比,用统一加权网络,在有效功率时常数为1秒的剥量仪表上读数,应不低于下列规定值。一、在任何月份的20%以上时间,为61dB,:
二、在任何月份的1%以上时间,为57dB,三、在任何月份的0.1%以上时间,为49dB。57
第四节声音节目传输的噪声指标第2。4.1条在模拟微波传输电视线路的副载频上,建立的2500km声音节目电路,在零相对电平点(平衡输入阻抗600α,相对于有效值0.775V为0dB)接入468-3声音节目加权网络,用积分时常数为1s(秒)的准峰值表测量,所得系统加权噪声电平应符合表2.4.11规定。利用副载频建立的2500km声音节目电路的噪声指标表2.4.1--1bZxz.net
节目电路的
在任何月份的下述时间%内,超过节目电路的加权噪声电平(dBqops)
(1秒钟量)
注,-39dBqops对应于信号与加权噪声比为48dB;0.1%
一42dBqops对应于信号与加权噪声比为51dB:其余类推第2.4.2条对于1000km的声音节目电路,在零相对电平点,加最大单音正弦测试信号(+9dBm,或有效值2.2V),用积分时常数为1s(秒)的噪声计测量,所得信号与加权噪声比,应符合表2.4.12规定。58
利用副载频建立的1000km声音节目电路的信号与加权噪声比
节目电路的
表2.4.1-—2
在任何月份的下速时间%内,超出允许的信号与加权噪声比(dB)
(1s测盘)
第五节
第2.5.1条
微波綫路系统传播可性
新加权
新加权
模拟微波假设参考电路2500km和1000km的传播可靠性,宜定为三个等级:99.999%,99.99%,99.9%。
第2.5.2条
99.99%。
模拟微波主干线路的传播可靠性应不低于第六节微波魏路系绕的可用度
第2.6.1条模拟微波假设参考电路的全年工作时间的可用度指标,宜定为99.7%.
第七节逐法业务的端声潘标
第2.7.1条在视上副载频上建立的FDM话路,在零相对电平点的任一小时平均噪声计加权噪声功率,应不超过59
20000PWop(=47dBmop).
第2.7.2条在话路上两次复用的数据信息传输,其噪声计加权的噪声电平应不超过50000PWop(-43dBmop)。第八节电路接口
第2.8.1条按《模拟微波接力逐信系统网络接口基本技术要求》GB2789—81,进行按口设计。第2,8.2条电话和数据复用设备的按口特性,按有关电信规范的技术要求设计。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三章微波线路工程路由设计
第一节路由
第3.1.1条在微波路由设计中,线路走向应成折线形,各站路径夹角宣为钝角,以防阅频越站干扰。第3.1.2象广播电视微波线路必须依据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分布;人口密集区域和重要电视发射台(转插台)的位置,确定所设微被站,以达到最大的有效人口覆盖率。
第3.1.3条
根据电路用途、技术性能和经济要求,初选出效益高、可靠性好和投资少的2至3条路由,以便做具体的计算分析。
第二节站址
第3.2.1条设站地点和分布必须有利于实现系统传输质盘指标。
第3.2.2条微波站宜设在电视发射台(转插台)内,或者人口密集的待建台地区,以保障主要发射台的信号源。第3.2.3条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台(站)的铁塔、房、供电等建筑设施,以利于节约投资和维护管理。第3.2.4条应利用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稳固地形,以利于电波传播,并降低了钢塔造价。第3.2.5条偏僻地区的中间站,应考虑道路交通、供电、水源、通信联络和生活等保障工作的基本条件。对于融无人烟和自然环境特殊困难的地段,宜设无人站。第3.2.6条在通信方向近处,应较开阔,无阻挡,以61
及无反射电波的显著物体。
第3.2.7条必须避免和降低本系统干扰(如同波道、越站和汇接分支干扰)和外系统干扰(如雷达、地球站、有关广播电视额道和无线通信干扰)。第3.2.8条在山区应避开风口和背阳的阴冷地点设站。
第三节站距
第3.3.1条微波线路站距,应根据地形、气象、天线位置和传播可靠性诸因素确定。可参照不同频段的标准站距,均匀配置,不宜过长,或者太短。所选站距的无衰落电平值与标准站距的差值,不宜超过3dB。第3.3.2条为了保障系统指标,必须用电路段可靠性指标和衰落储备值,检查站距配置是否合理。在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后,仍不能保证规定的线路质盈指标,必须另选路段。第四节剖面类型
第3.4.1条微波线路中继段的路径剖面,一股划分为三种类型。
、A型剖面;地形粗糙(如山区、森林、坡市、建筑区等),气候干燥,无雾的地区。地面反射和大气不均匀性所引起的衰落概率很小。
二、B型剖面,有起伏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有些薄雾的地区,地面反射引起的衰落不大。但大气不均匀性造成的衰落概率较大。
三,C型韵面;平滑地面,水网河流,湖泊海岸地带,气侯炎热、湿度大、有浓雾。地面反射和大气多径引起的衰落概率都很大。
第3.4.2条在路径剖面选择时,优先选A型,其次是B型,尽量避免C型,实在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抗衰落的技术措施,保障线路传输的瞬断率满足质量指标。第五节气象
第3.5.1条为了明确线路穿越地城的气象特征,应调查路径的常年气象参数(一般用年最坏月份的最大信,如我国为7、8月份)。
第3.5.2条路径等效地球面图的制作比例,宜用水平距离为每匾米1km,垂直高度为每匾米10m。若根据具体情况,要变更比例关系,当距离比例加倍时,高度比例露变为4倍,以保持固有的对应关系。第3.5.3象一日之中的早晚时间(印显夜的交送时间),是全国广播电视联播的复要时刻,要求信号电平降低至调频改警门限的年中断率,至少应为8.8h以内(即系统传播可载性为99.9%以上)。
第六节余
第3.6.1条微波线路每个中继段的余设计标准,应依据当地地形、气象和传播等条件,具体分析确定。一毅微波站之同的路径余隙设计标准如表3.6.1。63
路径剖面类型
设计标准
相对于第一弗涅区
率径F1的余愿值
对于三种类型
电路应根据地形、
气象和工作额率等
具体情况取值
第3.6.2条对于温带气候温和的大陆丘陵地区,应用约99.9%的时间所超过的K最小值,与路径长度的关系曲线。当d确定后,由曲线查得K=Kmin,此时取余隙Hc0.3F1。
第3.6.3条对于1.4GHz电路,可考虑选用K=4/3,允许障碍物上方1F1的余隙。
第3.6.4条对于要求传播可鼎性较高的线路(或者8GHz电路),可选用K=2/3,允许碍物上方0.3F1简余隙。
第3.6.5条对于次等线路,或分支线路,可选用K=1,允许障碍物上方0.6F1+△的余随。△值根据障碍点被情况,由路径调查确定(如△=0~5m)。64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3.6.6条对于刃形绕射电路,可选用K=2/3,允许障碍物上方擦顶的空隙。
第3.6.7条对于多障碍物中继段,宜按K=1时,允许障碍物上方0.6F1的余隙。但是,由障碍物引入的电波绕射损耗值之和大不于10dB,并且要求K=4/3时,保证接收电平不小于自由空间条件下的接收电平值。第3.6.8条对于无阻挡的光滑球面路径,要求检验K=α时,余隙值小于或等于1.38F1。第3.6.9条自然地形构成的大空隙电路,传播较为稳定,可不做余隙要求。
第3.6.10条微波路径的电波射束,在其两侧的远区余隙值,必须不小于第一弗湿区半径F1值。第3.6.11象在靠近微波路径的端点上,要求所有障碍物与电波射束间距,至少留有一定的空隙(如5~了m)。第3.6.12条严禁建设K4/3,余隙小于0.6F1的球面绕射电路,以免造成设计错误和经济损失。第七节地面反射
第3.7.1条在工程设计中,必须务力设法避免和克服地面反射衰落。尤其是中继段在跨越海面、湖泊、水网、光滑地面和潮湿雾沼地带时,应采取抗反射衰落的技术措施。第3.7.2条通过站址选择和调整天线高度,应把反射点由水面移在陆地的森林、村庄、地形崎地带。第3.7.3条:对于路径上有山丘、村店和树林之类的障碍物时,应在K值的变化范圈内,尽盘都能阻挡反射波。第3.7.4条如果地形条件有利于采用高低天线技术,应究分用以减轻反射波的影响。对于光滑地面,重点是调整低端天线高度,把余隙限制在0.3F,(K=2/3)~1.38F,65
(K=α)范圈中。
第3.7.5条对于强反射路径,应使反射波发散,以降低反射系数值。
多在跨趋海面或水面时,宣用垂直极化。第3.7.6条
:对于空隙较大的路径,应检查反射衰落的第3.7.7条
颠率选择性。
第3.7.8条
处于沿海的中继段,余隙宜偏低取值,以降低严重衰落的单位时间次数。第3,7.9条对于主干线路上的严重衰落段,应采用签间分集。
不宜把反射地形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的相对第3.7.10条
余隙值(如K=4/3的),落入鸽阶弗涅尔区。第八节到达角
第3.8.1条在潮混的沿海和潮泊地区,站距应接制在第十节传播可签性的估算
第3.10.1条在工程设计中,应估算微波线路路径传插可靠性和系统传插可靠性(估算公式见附录三)。对于主干线路,耍求单段的传播可靠性,在无分集时,应尽达到99.999%的数量级。
第十节分第
第3.11.1条对衰落深度大和频次多的段。必须用分集技术。
第3.11.2条对于反射系数较大(R≥0.7)和长视距的路径,在无法满足传播可靠性指标时,宣采用空间分集。当大气多径衰落与地面反射衰落并存时,宜侧重前者,同时获顿后者在一定K值变化范围内的抗衰落。第3.11.3象对于以抗地面反射衰落为主时(路径的等效地而反射系数>0.3),接收端两分集天线的垂直间距,第3.8.2条配置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应考虑路径 宜用下式计算(其路径参数见图3.11.3)到达角的有效变化范雷内。
当K=时,
波束在垂直面到达角的影响。
第九节多径表落
第3.9.1条在潮泊水网和海岸地区,当确定天线高度时,应设法避免大气多径衰落和地面反射衰落混合在一起,以防产生频次高和持续时间长的深度衰落(其估算公式见附录二)。对于严重的衰落段,应采用分集技术措施。S=127d
当K=4/3时:
Sa-_75d
(3.11.3-1)
(3.11.3-2)
试中:
S一一按收端两分集天线的中心垂直距离,m,第3.9.2条多径衰落深度随工作频率、站距、气侯租地形类型而不同,要求每跳必须有35~50dB的衰落储备量。第3.9.3条对于易发生多径传播的路径,两端天线应有一定的高差,且余不宜过大。66
d-站距,km;
f--工作频率,GHz,
ht-—过反射点作地球切线之上的发端天线高度,m,67
K=8时
htmhl,
K=4/3时
htmhi-
h1-.发端天线高度,m,
\S—空间分集天线中心垂直距离,m,f—-工作频率,GHz
d——站距,km,
P一一传播最坏月份两天线同时衰落的相关系数。第3.11.5条主天线一般安装在副天线之上,对于相位d1-一反射点至发端天线的距离,km。考虑气象影响,在K=4/3~α的变化区间,使两分集合成分集,必要时应对馈线长度做等化设计,以防时延差引天线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宜取S值中较小的一个,作为分象起视频信号失真。天线间距。
图3.11.3
有反射的几何路径参数示意
第3.11.4条对于以抗大气多径衰落为主时(等效地函反射系数小于或等于0.3),按收端两分集天线的垂直间计算,宜用下式。
S=-0.4762×10*×inp
式中: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第3.11.6条对于设备配置的1+1电路可组成频率分渠,分集间隔宜为2%。有条件的,还可采用跨频段分集。第3.11.7条混合分集应根据具体的地形、气象、衰落深度和设备条件,具体处理。一般宜用于严重深衰落的长视距段。
加分集后,对于改善中断率的计算,宜用第3.11.8条
下式。
式中:
TpD—分集改善的中断率;
Tp一一无分集的中断率;
I--一分集改普系数(估算公式见附录四和附录五)。第十二节频率配置
第3.12.1条关于频制的选用,一般宜用二频制,对于单向传输制或双向传输制的选用,应依据传输业务的使用要求,系统路径条件和经济可能性确定。第3.12.2条按照全部去波道在频段的一半,全部来波道在频段的另一半的配置原则。必须合理分配高站、低站和69
天线电波极化型式。对于同一半频段内的相邻射频波道,应交替使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极化间的去耦要求,应达到30dD,最低应不小于20dB。第s.123条对于多波道系统,必须有利于非用天线。第3.12.4在波道配暨中,必须考案当地察波系统的使用软况,以防相互干扰。
第3.12.多务对于8GHz额段的电视微波系统中,宜在波道之间插入附加波道。
当同频段分支干扰超过指标时,宜选用不同频段的设备组成分支电路。
第3.13.3条枢纽站增加同频段的设备时,为了避免本站射频干扰,在二额創时,后设收发频率应与先设的相同。第3.13.4条在微波电路中,同频段的天线前后和前侧间的耦合干扰比,应大于或等于65dB。第3.13.5条两个微波系统平行,或交叉时,必须协调干扰。本原则是新建系统不能干扰已使用系统。估算于扰的主因素、功率、站距、天线鉴别度、电波极化,接收机第十三节于扰
第5.13.1条在平滑地上,当用约3m口径地物而关灵效度、选择性和调制方式等。对于同波道工作的高额信号干扰功率比,应大于或等于66dB。线时,直接信号与超站信号的路径夹角01和02之和,应约为20°(如图3.13.1所示)。当路径襄耗较大和天线宏帮指标第3.13.6条在路由设计中,应避开雷达干扰,尤其是低波段,更要引起注意。对于有可能造成干扰的雷达站,用较高时,可减少0傲。在路由造择中,可利用地形阻挡越站K=α剖面图,检查阻挡损耗。信算时,要求在微波接收于扰,用Kα的部面图,检验越站干扰功率电平,应比需要的正常接收信号功率电平低66dB以上。0
图3.13.1
越站干扰路径示意
的天线口面上,来自雷达脉冲干扰的峰值功率电平值,应比需要的正需接收信号功率电平值低30dB以上。当不能满足时,应作地区距离调整和技术协调。:第3.13.7条微波系统应避免卫显系统来的干扰。其在零相对电平点的干扰噪声功率,应不超过下列规定值。一、在任何月份20%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功率1000Pwop(=60dBmop);二、在任何月份0.01%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功率50000Pwop(-43dBmop)。第3.13.8条微波中继站与地球站之间,都应避免产生第3.13.2条微波电路的分支应尽量减少。但是,对升相互干扰(估算公式见附录七)。为此,在设计时,后建者必须增加的分支电路,应根据天线类型、增益、方向图和概妥承担地区协调和技术协调的任务。化方式,确定必须满足的最小分支角。70
地球站对微波站的于扰,一般在100km范圈内时,就应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标准计划
- GY5076-2006 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传输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 GY/Z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 GY5213-2001 广播中心工艺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 GY/Z203-2004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 GY/Z234-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复用实施指南
- GY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 GY/T276-2013 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GD/J081-2018 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 GD/J088-2018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 GD/J089-2018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 GY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D/J080-2018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 GD/J085-2018 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 GD/J087-2018 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 GY/T58-2010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叙词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