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
- GA 667-2020 防爆炸透明材料

【GA公共安全标准】 防爆炸透明材料
- GA667-2020
- 现行
标准号:
GA 667-2020
标准名称:
防爆炸透明材料
标准类别: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7.1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GA 667-2020.Anti-explosion transparent materials.
1范围
GA 667规定了防爆炸透明材料的分类、分级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GA 667适用于具有防爆炸性能需求的防爆炸复合玻璃等透明板材的生产、检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计数抽样 检验程序第 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 5137.2- -200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B/T 6544瓦楞纸板
GJB 338A- -2002梯恩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防爆炸透明材料anti-explosion transparent materials
具有防爆炸能力且透光率达到- -定要求的板材。
3.2穿透penetration
测试样品受到爆炸冲击后,在样品上出现通透的孔洞或贯穿性裂纹。
3.3爆心explosion center
爆炸源几何中心。
3.4爆炸距离distance of explosion
爆心到测试样品受冲击面上的距离。
3.5冲击波超压峰值shock wave overpressure peak
爆炸空气冲击波正压阶段的最大压力值。
3.6比例距离isometric distance
爆炸源质量的立方根与爆炸距离的比值。
3.7非接触爆炸distance explosion
爆炸源与测试样品隔开一定距离进行爆炸。
3.8接触爆炸veneer explosion
爆炸源贴在测试样品上进行直接爆炸。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67—2020
代替GA667-2006
防爆炸透明材料
Anti-explosiontransparentmaterials2020-01-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20-08-01实施
GA667—2020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分级和代号·
防爆性能分类
防爆性能分级
产品代号
5技术要求
尺寸与偏差
透光率
防爆性能
试验方法
外观检验
标志检验
尺寸与偏差检验
透光率检验
防爆性能试验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
组批规则
抽样规则
判定规则
包装、运输和贮存
8.2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rrKaeerKAca-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A667—2020
本标准代替GA667—2006《防爆炸复合玻璃》,与GA667—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防爆炸透明材料、穿透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2006年版的3.1、3.2);增加了爆心、爆炸距离、冲击波超压峰值、比例距离、非接触爆炸、接触爆炸的术语和定义(见3.3~3.8);
修改了防爆性能分类、防爆性能分级及产品代号(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标志(见5.2);
增加了尺寸与偏差(见5.3);
修改了透光率的要求(见5.4,2006年版的5.2);修改了防爆性能试验内容(见5.5,6.5、附录A,2006年版的5.3、第6章、7.3);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包装、运输和贮存(见第8章,2006年版的第9章)。本标准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体防护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民用爆破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恒鑫丰安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营胜他玻璃有限公司、山东圣鲁轻工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张志江、李剑、顾建文、邱日祥、仲倩、王晓欢、方金光、孙勇、王博。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A667—2006。
-rKaeerkca-
1范围
防爆炸透明材料
GA667-2020
本标准规定了防爆炸透明材料的分类、分级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防爆炸性能需求的防爆炸复合玻璃等透明板材的生产、检验和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5137.2一200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6544瓦楞纸板
GJB338A—2002
梯恩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防爆炸透明材料
fanti-explosiontransparentmaterials具有防爆炸能力且透光率达到一定要求的板材。3.2
穿透penetration
测试样品受到爆炸冲击后,在样品上出现通透的孔洞或贯穿性裂纹。3.3
爆心explosion center
爆炸源几何中心。
distanceofexplosion
爆炸距离
爆心到测试样品受冲击面上的距离。3.5
冲击波超压峰值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peak爆炸空气冲击波正压阶段的最大压力值。3.6
比例距离
isometricdistance
爆炸源质量的立方根与爆炸距离的比值。1
-rrKaeerkAca-
GA667—2020
非接触爆炸distanceexplosion
爆炸源与测试样品隔开一定距离进行爆炸。3.8
接触爆炸
手veneerexplosion
爆炸源贴在测试样品上进行直接爆炸。4分类、分级和代号
4.1防爆性能分类
防爆炸透明材料经非接触爆炸或接触爆炸作用后,根据试验后的状态对产品进行如下分类:a)A类防爆:未穿透防爆炸透明材料,防爆炸透明材料背面有裂纹和/或有飞溅物,飞溅物未穿透测试卡;
b)B类防爆:未穿透防爆炸透明材料,防爆炸透明材料背面无裂纹、无飞溅物。4.2防爆性能分级
防爆炸透明材料的防爆性能分别由防非接触爆炸、防接触爆炸的性能进行衡量,防非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见表1,防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见表2。防非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
防非接触爆炸
冲击波超压峰值
防接触爆炸
TNT炸药
4.3产品代号
防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
单位为千帕
单位为克
防爆炸透明材料的代号由产品名称代号(FBC)、防非接触爆炸性能(D)分级代号、分类代号或/和防接触爆炸性能(V)分级代号、分类代号、材料标称厚度、企业自定义代号组成。0-0/0-0-
企业自定义代号
材料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
防爆性能分级、分类代号
防爆炸透明材料名称代号,FBC
示例1:FBC-D2A-25-XY01表示XY公司生产的01型防非接触爆炸2级A类、厚度25mm的防爆炸透明材料。示例2:FBC-D7B/V1A-50-XY01表示XY公司生产的01型防非接触爆炸7级B类和防接触爆炸1级A类、厚度50mm的防爆炸透明材料。
-rKaeerKa-
5技术要求
5.1外观
防爆炸透明材料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划痕、气泡,四棱边应进行磨光和倒角。5.2
防爆炸透明材料上应有清晰的产品标志,内容至少包括:生产厂中文名称(或商标);
产品名称和代号;
生产年份;
冲击面。
尺寸与偏差
防爆炸透明材料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防爆炸透明材料外形尺寸与偏差标称厚度范围
1≤17
17≤30
50≤70
70≤100
透光率
L≤900
长度尺寸偏差
900<≤2000
GA667—2020
单位为毫米
标称厚度尺寸偏差
防爆炸透明材料透光率分级见表4,着色防爆炸透明材料的透光率由供需双方商定。表4
防非接触爆炸的
性能分级
4级、5级、6级
1级、2级、3级
注:不含着色防爆炸透明材料。防爆炸透明材料透光率分级
防接触爆炸的
性能分级
1级、2级
-iiKaeerkca-
透光率/%
GA667—2020
5.5防爆性能
防爆炸透明材料的防爆性能应符合4.1和4.2的要求。6试验方法
6.1外观检验
目测检验防爆炸透明材料外观情况,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1要求。6.2标志检验
目测检验防爆炸透明材料标志,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的要求。6.3尺寸与偏差检验
使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测量防爆炸透明材料的长度和宽度,使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防爆炸透明材料的厚度,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的要求。6.4透光率检验
按照GB5137.2一2002第4章规定的方法对防爆炸透明材料进行透光率检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4的要求。
6.5防爆性能试验
6.5.1测试样品尺寸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样品尺寸一般为1000mm×1000mm,大尺寸的测试样品的试验结果适用于小尺寸的测试样品,反之不能成立。6.5.2测试样品安装支架
试验支架应采用箱式封闭结构,防止爆炸空气冲击波在测试样品背面产生冲击波绕射。夹持样品框架板材断面结构应与实际产品的框架断面结构相同,在相应级别的非接触爆炸或接触爆炸作用下,不应出现裂缝、孔洞、脱离和倒塌现象。测试样品安装支架应与地面牢固固定,在试验爆炸空气冲击波作用下,不应产生位移和松动现象。6.5.3测试卡
测试卡应使用符合GB/T6544中3mm厚的瓦楞纸板制作,纸板大小应与测试样品尺寸相同,纸板表面应平整,没有明显的凹凸变形和折痕。6.5.4防非接触爆炸试验
炸药选用符合GJB338A一2002要求的TNT球形炸药或者长径比为1:1的TNT圆柱形炸药,根据试验场的历史数据选定炸药量和爆炸距离,参照图1、图2所示对样品及支架、炸药、测试卡及动态压力传感器进行试验前布置,炸药爆心在通过测试样品受冲击面几何中心点的法线上,测试卡距离测试样品背面距离为450mm。按照附录A规定的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开展测试,动态压力传感器试验取得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即为爆炸空气冲击波到达样品的超压峰值,相同爆炸距离不同方位应至少布置3个动态压力传感器,记录每个动态压力传感器的电压-时间关系,计算得到冲击波超压4
-riKacerKAca-
峰值,记录试验后测试样品的状态,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5的要求。验
箱型测试框架
说明:
H.—样品的高度;
测试卡
H,一样品至地面的高度(H:≥500mm);测试样品
测试卡到测试样品背面的距离(L,=450mm));L
说明:
爆炸距离。
图1非接触爆炸试验布置(侧视)传感器
测试样品
测试卡
箱型测试框架
测试卡到测试样品背面的距离(L,=450mm);爆炸距离:
样品的宽。
传感器
图2非接触爆炸试验布置(俯视)6.5.5防接触爆炸试验
传感器
GA667—2020
单位为毫米
传感器支架
单位为毫米
试验环境应符合附录A中A.2的要求。将样品安装在图3规定的支架上,使用符合GJB338A2002要求的TNT半球形炸药或者长径比为1:1的TNT圆柱形炸药,按照表2的规定,选取适当重量5
-rrKaeerkca
GA667-—2020
的半球形炸药固定在样品受冲击面几何中心处,8号瞬发电雷管从半球形炸药的球面顶点处起爆(或者8号瞬发电雷管从圆柱形炸药的底面几何中心处起爆),记录试验后测试样品的状态,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5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
测试样品
箱型测试框架
说明:
测试卡
测试卡到样品背面的距离(L=450mm):H
样品的高。
图3接触爆炸试验布置
7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检验分类分为型式检验与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7.2.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a)
当材料、结构、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b)
产品首次生产、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c)
累计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检验时;d)
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炸药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5规定的执行。型式检验数量为2块。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由四个检验组组成:
A组检验(逐批):交收产品时,全数检验;a)
B组检验(逐批):交收产品时,抽样检验;b)
C组检验(周期):每两年进行一次;c
d)D组检验(周期):质量抽查时进行。-rrKaeerKAca-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及不合格分类按表5规定执行。表5
检验项目
尺寸与偏差
透光率
防爆性能
技术要求
防爆炸透明材料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注:“。\为必检项目;“o\为抽检项目;“一”为不检项目。组批规则
型式检验
以同一批原料、同一结构和同一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的产品作为一个组批。7.6
抽样规则
抽样规则如下:
A组检验为全数检验;
B组检验的样品数量按GB/T2828.1的规定随机抽取;b)
C组检验的释品数量按GB/T2829的规定随机抽取;D组检验的样品数量按GB/T2829的规定从C组中随机抽取。d)
判定规则
按表5规定的项目有一项A类或两项B类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包装、运输和贮存
8.1包装
GA 667—2020
出厂检验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包装盒内应有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明、保修单、装箱明细单及相关的随机资料。8.2
运输和贮存
应采取防潮、防压、防撞和减震等措施,确保正常装卸、运输和贮存不会造成损坏。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处,应有防晒、防潮、防腐措施。7
-rrKaeerKAca-
GA667—2020
A.1非接触爆炸测试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采用压力传感器,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力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然后由电荷放大器(对于类仪ICP型的传感器,由于电荷放大器内置在传感器内,所以无需单独电荷放大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道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显示不同类型传感器输出的波形信号(空气冲击波压力一时间曲线):经数据处理,得到不同距离处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根据爆炸相似率,由不同距离处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测试结果,拟合得到爆炸试验场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的分布规律。A.2试验条件
A.2.1环境条件
试验场区温度一20℃~40℃,大气压99.8KPa~101.3KPa,无雨、无雪、无雷、无大雾,风速小于5.4m/s。
A.2.2场地和设施
A.2.2.1试验场地平整,视野开阔,在冲击波测量要求范围内无障碍物,爆心处地面应为岩土夯实地面。
测站(测控室)有足够的防冲击波、防地震波措施,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测试仪器系统及辅助设备。
试验场应有掩体,掩体位置应能确保人员和测试仪器的安全。A.3
测试仪器及设备
A.3.1传感器
线性误差应小于或等于1%,谐振频率大于或等于200kHz,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4μs,分辨率高于量程的1/1000。
A.3.2数据采集系统
单通道采样率应大于或等于1MSa/s,垂直精度大于或等于8位,带宽大于或等于1MHz,直流精度优于1%,存储深度大于或等于0.4s/chA.3.3低噪声信号电缆
使用50Q及以下同轴铜芯屏蔽电缆(阻抗50Q的低噪声电缆),电缆铜芯截面积应大于或等于0.5mm2,噪声参考值小于或等于1mV,电容峰值小于或等于95pF/m。A.3.4起爆器
起爆器输出电流应能够可靠起爆8号瞬发电雷管,8
-rKaeerkca-
A.3.5温度计
分度值应小于或等于0.5℃。
A.3.6气压计
分度值应小于或等于10Pa。
A.3.7风速仪
分辨率应优于0.1m/s。
A.3.8传感器安装件
传感器安装件由支架、夹板、减震橡胶垫等组成,应保证传感器牢靠固定。A.4试验前准备
测试仪器检定、校准
GA667—2020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信号测量和记录装置应由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标定,传感器应进行动态压力、谐振频率和灵敏度标定。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参数包括直流精度、带宽(-3dB)、线性度、通道隔离度等。
爆炸源及起爆方式
非接触爆炸测试采用符合GJB338A一2002要求的TNT炸药,用8号瞬发电雷管引爆导爆索起爆TNT球形炸药球心位置的高威力炸药,或者用8号瞬发电雷管在圆柱形炸药的底面几何中心位置起爆。
A.4.3测试位置及传感器安装
A.4.3.1确定爆心及各测点位置
根据A.2.2.1的场地要求,由测试样品位置和爆炸距离确定爆心和测试点位置,并找出各压力测试点位置并布放支架。测试点位置和测点距离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可根据试验需要增加测点数量,测点与爆心的距离应相同。传感器量程应能满足超压测试。A.4.3.2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在安装件上牢靠固定,要保持传感器测量表面与冲击波波阵面垂直,支架安装在传感器测量面的后端,距离测量面大于或等于200mm。传感器“笔尖”方向指向爆心,且与爆心等高。A.4.4测试系统连接及调试
将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触发电源等测试仪器连接,如图A1所示,传感器引线与信号电缆应可靠连接,并进行防水处理。
-riKac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GA 667-2020 防爆炸透明材料
- 下一篇: YY 91141-1999骨科凿类通用技术条件
- 热门标准
- GA公共安全标准标准计划
- GA401-2002 消防员呼救器
- GA408.4-2006 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代码 第4部分:交通违法处罚种类代码
- GA/T6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交换机安全评估准则
- GA/T1063-2013 感应加热设备校准规范
- GA/T1062-2013 IC卡光标测试系统校准规范
- GA/T697-2007 信息安全技术静态网页恢复产品安全功能要求
- GA/T852.3-2009 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信息规范第3部分:业务登记序号编码规则
- GA/T465.3-2004 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功能规范第3部分:租赁房屋管理基本业务功能
- GA274-2001 警用服饰星徽
- GA/T465.4-2004 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功能规范第4部分:工作对象管理基本业务功能
- GA/T682-2007 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 GA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GA655-2006 人毛发ABO血型检测解离法
- GA/T465.5-2004 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功能规范第5部分:居民身份证管理基本业务功能
- GA/T974.69-2011 消防信息代码第69部分:起火物分类与代码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