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GB国家标准】 纳米银胶体溶液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3-07-08 12:51:15
  • GB/T39630-202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39630-2020

  • 标准名称:

    纳米银胶体溶液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508.07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GB/T 39630-2020.Colloidal sol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1范围
GB/T 39630规定了纳米银胶体溶液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等内容。
GB/T 39630适用于抗菌用途的纳米银胶体溶液质量检验和产品验收,其他用途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3221纳米粉末粒度 分布的测定X 射线小角散射法
GB/T 15445.1粒度分析结果的表述 第 1部分:图形表征
GB/T 30544.4-2019纳米科技术语第4部分:纳米结构材料
GB/T 35828-2018化妆品中铬 、砷、镉、锑、铅的测定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6083-2018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HG/T 4317含 银抗菌溶液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生部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GB/T 30544.4-2019、GB/T 36083-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胶体溶液 colloidal solution
由线性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的微粒分散于介质中所组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注1:大分子溶液为均相系统。
注2:胶体溶液也称溶胶。
4技术要求
4.1外观要求
液态、无明显沉淀。
4.2理化指标要 求
4.2.1纳米 银胶体溶液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1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Colloidal sol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2020-12-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7-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GB/T39630—2020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三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普大纳来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张家港耐尔纳来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成都天佑晶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安阳北清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昆明汉德纳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大学、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曦集团有限公司、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圳技术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社宣、吴继贤、张峰、赵培静、何秀琼、彭红芳、周祚万、李毕忠、曹文彬、蔡昶麟、杜华茂、陈健、谢小保、解明亮、郑苏江、钟瑜、吴征威、陈广川、张迎增、李倩、曾雅品、陈丽琼I
GB/T39630—2020
纳米银材料是纳米金属材料的重要品种,除了具有一般金属纳米材料的光、电、磁、热等效应外,还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的抗菌性能,近年来在抗菌行业尤其是抗菌纺织品、抗菌日用品、抗菌日化、抗菌公共卫生产品等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纳米银颗粒在固相时不易稳定存在,有团聚倾向,所以使用时常常将纳米银颗粒分散在液态介质中形成纳米银胶体溶液,又称纳米银溶胶。1范围
纳米银胶体溶液
GB/T39630—2020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银胶体溶液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抗菌用途的纳米银胶体溶液质量检验和产品验收,其他用途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13221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射线小角散射法GB/T15445.1粒度分析结果的表述第1部分:图形表征GB/T30544.4一2019纳米科技术语第4部分:纳米结构材料GB/T35828一2018化妆品中铬、砷、镉、、铅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36083一2018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HG/T4317含银抗菌溶液
(2002年版)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卫生部术语和定义
GB/T30544.4—2019、GB/T36083—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colloidalsolution
胶体溶液
由线性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微粒分散于介质中所组成的多相分散系统注1:大分子溶液为均相系统。
注2:胶体溶液也称溶胶
4技术要求
外观要求
液态、无明显沉淀。
4.2理化指标要求
4.2.1纳米银胶体溶液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GB/T39630—2020
理化指标要求
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
总银含量中单质银的比例/%
纳米银平均粒径/nm
粒度分布
杂质含量/(mg/L):
铅(以Pb计)
砷(以As计)
汞(以Hg计)
镉(以Cd计)
报实测值
报实测值或按协议
按使用条件配制后,应
根据用户需要,也可提供以下指标:Zeta电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等。抗菌要求
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抗菌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抗菌要求
按标称浓度稀释至
10mg/L,作用30min
的抗菌率
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ATcc25922或AS1.90)/%
对金黄色葡葡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6538或AS1.89)/%
稳定性
≥6个月:
且对两种菌的抗菌率
依然≥90%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增加其他菌种作为检验菌株,该菌种应由国家级菌种保藏中心提供。毒理要求
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毒理要求(按使用条件配制后)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毒理要求
急性经口毒性LD50/(mg/kg)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性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增加其他毒理要求。要求
无或轻刺激性
5检测方法
GB/T39630—2020
警示一一本标准中使用的样品、强酸等均具有腐蚀性,操作时应谨慎,避免溅出;挥发性有机溶剂有害人体健康且易燃,应注意在通风栅内进行操作,并防止与明火接触5.1外观
外观质量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必要时可采用标准光源箱。5.2理化分析方法
5.2.1pH值
pH值按GB/T36083—2018中4.4规定的方法测定5.2.2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按GB/T36083一2018中4.6规定的方法测试总银含量,并按式(1)计算出与标称值的偏差。
g=lci-col
×100%
偏差;
银含量实测值;
银含量标称值。
5.2.3银价态分析,单质银占比
纳米银胶体溶液需按以下步骤进行样品制备与分析:.(1)
a)取样品溶液(分散质银要求不低于1.0mg),滴加到洁净的铝箔纸或定速滤纸上,常温下进行真空干燥,直至恒重(精确至0.1mg)。制备好的样品需置于干燥容器中存放。按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要求剪下有溶质的位置,按GB/T36083一2018中4.7规定的XPS进行银价态分析。
b)图谱分析时,需提供必要参数,如阴离子、阳离子种类和浓度。5.2.4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按GB/T36083-2018中4.2规定的方法测定。5.2.5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按GB/T13221规定的方法测定,并根据GB/T15445.1得出体积分数累积分布和微分分布图。
5.2.6杂质含量
5.2.6.1铅、砷、含量按GB/T358282018中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中样品处理选用微波消解法。5.2.6.2
汞含量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测试3
GB/T39630—2020
5.2.7Zeta电势bzxZ.net
Zeta电势按GB/T36083—2018中4.3规定的方法测定。5.2.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按GB/T36083—2018中4.5规定的方法测定,5.3抗菌性能
5.3.1抗菌性能测试按HG/T4317规定的方法测定。注意取样时,不可搅动液体或混匀,只取上层液体进行测试。
5.3.2稳定性测试方法可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室温下存放6个月,然后按5.3.1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注:根据供需双方协商,也可采用加速试验法,即54℃~57℃恒温箱内存放14天,测试合格后可判定稳定性为1年。
5.4毒理
5.4.1急性经口毒性LD50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2.3.1规定的方法测定5.4.2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2.3.3.3.3规定的方法测定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产品应由供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或订货协议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需方也可按本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6.2型式检验
6.2.1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表4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
原材料的批号、型号、供货厂家等有变更时;b)生产工艺流程有变化时;
转厂迁址后恢复生产时;
d)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生产设备停产6个月以上,又开始第一次生产时;e)
用户特殊要求时。
6.2.2所有检验项目均合格,则该型式检验为通过6.3
出厂检验
6.3.1产品应按批交货。每批由同一原料、同一工艺生产的纳米银胶体溶液组成6.3.2产品取样方法按GB/T6680的规定进行。6.3.3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见表4。4
项目名称
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
银的价态分析,单质银占比
平均粒径/nm
粒度分布
杂质含量:
铅以Pb计)
碑(以As计)
汞(以Hg计)
镉(以Cd计)
Zeta电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
表4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按协议
按协议
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经口毒性LD50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性
注:带△为必做项。
型式检验
按协议
按协议
GB/T39630—2020
试验方法
6.3.4检验结果如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允许重新自2倍量的包装容器中按GB/T6680的规定采样进行复验,复验的结果若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7
包装、标志、运输、购存及质量证明书7.1
采用防腐蚀的瓶(桶)或容器包装7.2
纳米银胶体溶液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其上注明:a)
本标准编号:
生产厂名、厂址;
产品名称;
规格(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单质银占比、平均粒径及分布等);净含量;
批号或生产日期;
保质期。
纳米银胶体溶液在运输时应避免产品变质,并要经常检查,确保容器严密不漏5
GB/T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应储存于常温、通风、避光、干燥库房内,避免露天堆放。7.5
质量证明书
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a)
本标准编号;
生产厂名、厂址;
产品名称:
规格(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单质银占比、平均粒径及分布等);净含量或件数;
批号或生产日期;
保质期;
分析检测结果和产品质量合格标记;检验人员姓名或代码;
质保书出具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GB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