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力行业标准(DL)】 额定电压35kV(Um -40.5 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5 03:02:27
  • DL/T413-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L/T 413-2006

  • 标准名称:

    额定电压35kV(Um -40.5 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5-06
  • 实施日期:

    2006-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01.34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29.130
  • 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页数:

    15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 出版日期:

    2006-10-01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
  • 归口单位:

    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委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相关标签:

    额定 电压 电力电缆 热缩 附件 技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对DL413-1991进行修订。通过修订,本次标准内容更加具体,提高了使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以及电力电缆附件安装条件、制作要点等资料性附录。 DL/T 413-2006 额定电压35kV(Um -40.5 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 DL/T413-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130
备案号:17684-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413—2006
代替DL413—1991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heat shrinkable accessoriesforpowercablewithratedvoltagesupto35kV(Um=40.5kV)2006-05-06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电力电缆热缩附件安装条件
电力电缆热缩附件制作要点
DL/T413—2006
DL/T413—2006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本标准对DL413一1991《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进行修订。技术内容非等效采用了IEC60502.4:1997《额定电压1kV(Um=1.2kV)至30kV(Um=36kV)挤包绝缘电缆及其附件——第四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至30kV(Um=36kV)电缆附件试验要求》。
本次修订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原标准重新进行了调整。与DL413一1991相比,本标准的规定更加具体,提高了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按GB/T1.1一2000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资料性概述要素“目次”和“前言”;本标准适用范围更明确:
一增加了规范性要素“术语”;技术要求部分对不同电压等级的附件引用了相应的标准,6kV以上电压等级的附件引用了最新的国际标准,对附件性能要求更严:一附录A(资料性附录)增加了“电缆终端推荐在杆上或靠近工位安装”内容。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413—1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重庆市电力公司、杭州市电力局电缆工程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惠民、唐世宇、宣玉龙。本标准于1991年12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应用技术条件DL/T413—2006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和油纸绝缘电力电缆用热缩式电缆附件的产品标记及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Uo/U为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热缩式终端、8.7/10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用热缩式接头和8.7/10kV及以下油纸绝缘电力电缆用热缩式终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9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eqvISO2137)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408.1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eqvIEC60243-1)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GB/T1409
数的试验方法(eqvIEC60250)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negISo1817)GB/T1690
GB/T2406
GB/T279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neqISO4589)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eqvISO85102)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GB/T2951.1
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dtIEC608111—1)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eqVASTMD36)GB/T4507
3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idtIECGB/T6553
60587)
GB/T7141
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negJISK7212)GB/T10064固体绝缘材料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eqvIEC60167)GB/T12706.4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eqvIEC60502—4)GB/T18889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modIEC61442:1997)
JB8144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导体连接金具connector
将电缆各导体连接在一起的一种金具。DL/T413—2006
终端termination
安装在电缆末端,以保证与电缆该系统其他部件的电气连接,并维持绝缘至连接点的装置。3.3
户内终端indoortermination
预定用于不遭受阳光照射或风雨环境中的终端。3.4
户外终端outdoortermination
预定用于遭受阳光照射或风雨环境中或两者兼有的终端。3.5
直通接头straightjoint
连接两根电缆形成连续电路的附件。3.6
分支接头branchjoint
将分支电缆连接到干线电缆上去的附件。3.7
过渡接头transitionjoint
把两根不同种类绝缘的电缆连接起来的直通接头或分支接头。3.8
宽范围附件range-takingaccessory用于一种以上电缆截面的附件。3.9
热收缩材料heatshrinkablematerial由橡胶和塑料组成的共混性聚合物,用辐照或化学方法使聚合物的线性分子链变成网状结构,具有“记忆效应”,经加热扩张后迅速冷却定型,在使用时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可自行收缩到扩张前的尺寸。
热缩管和热缩部件shrinkabletube&shrinkableparts热缩管—用热缩材料制成的管材;热缩部件用热缩材料制成的异形部件。3.11
应力管pressurecontroltube
用热缩材料制成的能缓和电缆屏蔽末端电场应力集中的管材。3.12
热缩材料配套用胶stickyforshrinkablematerial填充胶—一为消除电缆附件内部气隙的胶状材料;密封胶一一用于电缆附件各部件间及搭接处,为防止潮气侵入而选用的黏合剂。3.13
电缆热缩式附件heatshrinkableaccessoriesforpowercable用各类热缩管、热缩部件及配套使用的填充胶、密封胶在现场加热收缩包数安装在电缆上的终端和接头。
4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
4.1产品代号
4.1.1附件型式代号:
户外电缆终端
户内电缆终端
电缆接头
4.1.2产品型式代号:
热缩式电缆附件
4.1.3适用电缆代号: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油纸绝缘电缆
4.2表示方法
DL/T413—2006
热缩附件产品以附件型式代号、产品型式代号、适用电缆代号、额定电压(Uo/U)、电缆芯数、适用电缆截面范围和本标准编号表示,构成方法如下:国
举例:
口·口
DL/T413—2006
适用电缆截面范围
电缆芯数
电压等级
适应电缆种类
产品型式
附件型式
a)6/10kV三芯油浸纸绝缘电缆120mm2的户内热缩终端头表示为:NRSZ-6/10—3·70~120。b)26/35k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240mm2的户外终端头表示为:WRS—26/35—1·150~240。5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1.8/3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热缩电缆附件应符合JB8144的规定,3.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热缩电缆附件应符合GB/T12706.4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各条规定。5.1.2热缩管件及其配套用胶应按本标准以及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和图纸生产。5.1.3热缩管件外观应平整、光滑、无可见气泡、杂质,表面斑痕缺陷面积应不超过部件总面积的2%;最大表面斑痕缺陷面积应不超过部件总面积的2%。5.1.4热缩管件的正常收缩温度应在(120~140)℃。5.1.5热缩管件的收缩前壁厚的不均匀度AT应不大于10%。计算公式为:A=(T2-T)IT2×100%
式中:
收缩前最小壁厚,mm;
收缩前最大壁厚,mm。
5.1.6热缩管件收缩前后长度的变化率△L应在-5%~+5%的范围内。计算公式为:AL=(L2-L)IL×100%
DL/T413—2006
式中:
-收缩前长度,mm;
一收缩后长度,mm:
一收缩前后长度的变化率。
5.1.7热缩管件在热冲击下不消流、不开裂。5.1.8热缩管件在限制性收缩时不得开裂,在正常使用范围和操作下不得开裂。5.1.9热缩附件用热缩管件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表1热缩附件用热缩管件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试验项目
硬度(邵尔A型)
(最大)
抗张强度(最小)
断裂伸长率(最小)
热空气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130℃,168h)
氧指数(最小)
耐油性能试验后抗张强度变化率(浸电缆油,70℃,168h)
体积电阻系数
击穿强度(最小)
电容率(50Hz,23℃±1℃)
耐电痕(1A3.5级)(最小)
外绝缘管
≥1×1012
内绝缘管
≥1×1013
性能要求
应力管
1×107~8
导电管
1×100~1
护套管
1×101l
a变化率:老化后获得的中间值与老化前获得的中间值之间的差值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用百分比来表示。5.1.10热缩附件用填充胶、密封胶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表2热缩附件用填充胶、密封胶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试验项目
针入度(25℃,100g)
软化点(环球法)
浸油重量变化率(最大)
普通型
填充胶
导电型
密封胶
普通型
耐油型
试验项目
体积电阻系数
击穿强度(最小)
剪切强度(最小)
剥离强度(最小)
5.2电缆热缩附件结构基本要求
普通型
>1X108
表2(续)
填充胶
导电型
1X100~2
DL/T413—2006
密封胶
普通型
≥1×1012
耐油型
≥1X1012
5.2.1热缩终端结构基本要求
5.2.1.1热缩终端主要由外绝缘管、应力管、分支护套、雨裙等部件以及与其配套的填充胶、密封胶和接地线等材料构成。
5.2.1.26kV及以上塑料绝缘电缆、油纸绝缘电缆的热缩终端,必须有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如应力管、导电分支套等,应力管的有效长度(从电缆绝缘屏蔽末端算起)对10kV电压等级不小于110mm,对35kV电压等级不小于250mm;在电缆上收缩后的厚度不小于2.5mm。5.2.1.3油纸绝缘电缆热缩终端在三芯分叉处应填充符合表2要求的绝缘胶,尽量减少气隙,三相分支处应确保相间距离,避免交叉接触。5.2.1.4热缩终端各部件搭接部位必须具有良好的堵漏、防潮密封措施。5.2.1.5三芯电缆热缩终端金属屏蔽、铛装或金属护套必须扎紧、焊牢并接地良好。接地引出线的截面积、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5.2.2热缩接头结构基本要求
5.2.2.1热缩接头应确保电缆各组成部分如导体、绝缘、屏蔽、内衬层、铠装护套等各部分的接续、恢复和加强。
5.2.2.2额定电压高于6kV的热缩接头,必须有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如制作应力锥、包敷应力带或应力管等,应力控制单元的有效长度(从电缆绝缘屏蔽末端算起)对10kV电压等级不小于110mm,在电缆上收缩后的厚度不小于2.5mm。5.2.2.3热缩接头的附加绝缘厚度不得小于电缆工厂绝缘厚度的1.5倍,附加绝缘热缩管的层数不宜多于二层,附加绝缘与电缆本体绝缘间的接触应紧密。5.2.2.4热缩接头结构应考虑挤出绝缘在运行中产生纵向回缩导致内部产生间隙的防范措施。5.2.2.5接头两边电缆铜屏蔽、铛装应分别连接不得中断,恢复铜屏蔽应采用软质铜编织带(网),确保和各相绝缘外屏蔽接触,两端与电缆铜屏蔽扎紧焊牢。钢带铠装电缆的接头,应用跨接线连接两端铠装。铜编织带(网)、跨接线的截面积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5.2.2.6三芯塑料绝缘电缆接头,在各相完成绝缘屏蔽处理后,三相间应用不吸水材料适当填充使其呈圆形,并予以牢固包扎,恢复的内衬层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5.2.2.7接头密封必须良好,应采取多层防水密封。三芯电缆除考虑外护层密封外,还应对各相线芯绝缘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
5.3热缩附件材料配套要求
5.3.1热缩附件材料配套应齐全,各部件间应配合合理,便于装配。5
DL/T413-2006
5.3.2热缩管件的规格应确保收缩后能紧密地包敷在电缆绝缘上。热缩管的使用范围应满足以下要求:产品管径大于包敷物直径的20%;完全收缩管径小于包敷物直径的70%。5.3.3热缩管件的密封部位、涂胶种类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涂胶层应均匀,不得脱胶。5.3.4热缩附件配套金具如堵油接线端子、连接管等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和规范,也可与用户协商。5.3.5热缩附件应配备接地线或跨接线。6试验方法
电气性能试验方法
电缆附件按照生产厂提供的安装工艺说明书,将所提供的电缆热缩式管件、配套材料和配套用胶安装在性能可靠的相应规格的电缆上,按照GB/T18889进行电气性能试验。6.2热缩材料试验方法
6.2.1收缩温度试验
设备:烘箱、塘瓷盘。
试样:取热缩管三段,每段长150mm。试验步骤:将试样平放在塘瓷盘上,放入温度为100℃的烘箱内保温15min,然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测量热缩管长度和内径及厚度的变化并记录,以后逐级升温重复上述试验,温度级差为5℃,最后试验温度为140℃。
试验结果:检查试样回缩情况,回缩后产品表面平整、无皱纹,管内径收缩均匀的最低温度为产品的收缩温度。
6.2.2壁厚不均匀度和长度变化率测量a)仪器设备:
千分尺——测量精度0.01mm;
钢板尺—分辨度0.5mm;
烘箱一强迫对流型、控制精度2℃。b)试样:每个项目取三段热缩管,每段长150mm。c)试样收缩:将试样放于(130~140)℃的烘箱中保温30min,使试样完全自由收缩,取出冷却至室温,供测量用。
d)测量方法:
壁厚测量—参照GB/T2951.1用千分尺对热缩管试样(必要时可剖开)进行测量,找出最大和最小壁厚。
长度测量一用钢板尺测量热缩管和收缩后管的长度。测量结果计算:
壁厚不均匀度:
式中:
Ti热缩管的最小厚度,mm;
T2-热缩管的最大厚度,mm。
长度变化率:
式中:
L—热缩管的长度,mm;
Lz——收缩后管的长度,mm。
AT=(T2-T)/T2×100%
AL=(L-L)IL×100%
取5个试样测量结果计算的平均值。6.2.3热冲击试验
仪器设备:强迫对流型烘箱,温度偏差为土2℃。6
试样制备:截取150mm长热收缩管三段。DL/T413—2006
试验方法:将试样垂直悬挂于160℃的烘箱内4h,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检查试样是否有龟裂、流动或下滴的现象。
试验结果评定:试样应不出现龟裂、流动或下滴。6.2.4限制性收缩试验
仪器设备:强迫对流型烘箱,温度偏差为土2℃。收缩试验用心轴由金属材料制成,结构尺寸如图1所示,要求所有的边缘都应光滑无毛刺。45*
a)主视图
图1收缩试验用心轴
b)左视图
A一热收缩管标称内径:D一直径A的75%,一直径A的50%表3收缩试验用心轴结构尺寸表
热收缩管标称内径
21~100
试验方法:按试样的标称内径,从图1的表中选取相应的心轴,清洗干净,放在130℃烘箱内预热30min,再将试样套在心轴上,置于130℃的烘箱内,保持30min,然后将试样和心轴取出,冷却至室温,检验试样配合的紧密程度及是否有开裂、龟裂现象。用厚度不大于0.02mm的铝箔在心轴最大直径(图1中的A段)处试样表面上紧密绕包2层,作为耐压试验的外电极,心轴作为内电极,以500V/s升压速度施加工频电压至规定值,保持1min,观察试样是否击穿,并检验击穿位置。试验结果评定:
a)试样与心轴应紧密配合并不出现开裂或龟裂:b)试样应不击穿。
6.2.5热缩附件用填充胶耐油试验试样规格及数量:试样尺寸为长25.0mm、宽25.0mm、厚2.0mm共三个。试验条件:
a)试验用油为黏性电缆油;
b)试验用油的总体积不少于试样体积的15倍,以确保试样完全浸泡在试验用油中;c)浸泡温度(70土2)℃;
d)浸泡时间24h。
试验方法:分别称取每个试样在室温中的重量,准确至1mg,将试样悬挂在盛有试验用油的容器中,使试样之间、试样与容器壁之间不得相互接触,然后将容器置于70℃恒温烘箱中,24h后取出试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油渍,在室温中停放3h,称取试样重量,准确至1mg。7
DL/T413--2006
试验结果的计算:
式中:
AW—-重量变化率百分数;
W,-—试样浸油前重量,g:
W2——试样浸油后重量,g。
7检验规则
7.1一般规定
AW=(Wz-W,)/W,X100%
7.1.1热缩附件试验分为电气性能试验和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性能试验。7.1.2热缩附件电气性能试验对1.8/3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热缩电缆附件应符合JB8144标准,3.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热缩电缆附件应符合GB/T12706.4标准规定。7.1.3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性能试验分为例行试验、抽样试验和型式试验,各类型试验项目及方法按表4规定。
7.2试验分类
7.2.1例行试验(试验类型代号R)按表4规定逐件检查热缩管件及配套用胶,如发现不符合表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性能要求时,此管件为不合格。
7.2.2抽样试验(试验类型代号S)出厂检查合格的每批产品(指原材料来源相同,用同一工艺制造的产品)应定期(按季)随机抽取试品,如用户认为有必要时,按双方协议确定每批抽样数量,按表4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抽样项目不合格者,可对不合格项目加倍取样复验,如仍不合格则该产品为不合格。抽样数量和复验数量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2.3型式试验(试验类型代号T)在材料配方变动,主要原材料来源改变或工艺有较大改进:批量生产的产品每年或停产半年后重新生产时,均应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时对不符合表4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性能要求者,认为该材料型式试验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8.1标志
8.1.1在成套产品关键部件(绝缘管、应力管、分支护套等)的表面应印有清晰、醒目、容易辨认的管材名称、规格、厂标和生产日期。表4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性能要求序
试验项目
壁厚不均
收缩温度
条文号
应力管
导电管
试验类型
普通填
护套管
导电胶
普通密
耐油密
试验方法
本标准第wwW.bzxz.Net
本标准第
试验项目
长度变化率
热冲击
限制性收
抗张强度
断裂伸长
热老化
氧指数
耐油性
针入度
软化点
体积电阻率
电容率
击穿强度
耐电痕
剪切强度
剥离强度
条文号
应力管
8.1.2电缆附件包装箱上必须有以下标志内容:a)制造厂厂名:
b)产品名称、型号:
c)出厂日期;
d)存储的环境要求和存储有效期。8.2包装
表4(续)
试验类型
导电管
护套管
8.2.1胶黏剂制品和管内壁的涂胶部位应采取防粘措施。8.2.2润滑剂、清洗剂等均应密封包装。普通填
导电胶
普通密
DL/T413—2006
耐油密
试验方法
本标准第
本标准第
本标准第
GB/T1040
GB/T1040
GB7141
GB/T2406
GB/T1690
GB/T269
GB/T4507
GB/T10064
GB/T1409
GB/T1408.1
GB/T6553
GB/T2790
GB/T2790
8.2.3每套电缆附件应以专用瓦楞纸箱包装,包装箱内应附有材料清单、产品合格证及安装工艺说明书。8.3储存
8.3.1产品储放处应避免接触热源,并有防火措施、干燥通风处;8.3.2储存期不应超过相应配套材料和配套件的储存日期。8.4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应防止重压和猛烈碰撞。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