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机械行业标准(JB)】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03 20:21:05
  • JB/T9218-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B/T 9218-2007

  • 标准名称: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08-01
  • 实施日期:

    2008-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81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试验>>19.100无损检测
  • 中标分类号:

    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书号:

    15111·8637
  • 页数:

    13页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2008-01-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金宇飞、罗云东、宓中玉
  • 起草单位:

    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上海苏州美柯达擦伤器材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相关标签:

    无损 检测 渗透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的渗透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被检材料表面开口的不连续、例如裂纹、重皮、折叠、气孔和未熔合。 JB/T 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9218-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9.100
备案号:2155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218-2007
代替JB/T9218-1999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Penetrant testing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安全警示
总则.…
6产品、灵敏度和名称...
检测材料与被检工件的相容性
8检测工艺规程,
9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渗透检测的主要阶段附录B(规范性附录)渗透检测的验证,附录C(资料性附录)显示的验收水平.表.检测产品..
表C.1显示的验收水平
JB/T9218-2007
JB/T9218—2007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修改采用EN571-1:19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英文版)。本标准根据EN571-1:1997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EN571-1:1997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如下:将规范性引用文件EN473(与ISO9712等效)改为GB/T9445;将规范性引用文件.prEN571-2(已由ENISO3452-2:2000代替)改为GB/T18851.2和JB/T7523;将规范性引用文件prEN571-3(已由ENISO3452-3:1998代替)改为GBT18851.3;-将规范性引用文件prEN956(已由ENISO3452-4:1998代替)改为GB/T18851.4;-将规范性引用文件prEN1330-6(已由ENISO12706:2000代替)改为GB/T12604.3;-将规范性引用文件prEN1956(已由ENISO3059:2001代替)改为GB/T5097;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5616(见第1章和第2章);-增加了渗透检测的验证(见5.5和附录B);删除了EN571-1:1997的资料性附录B“报告格式示例”。本标准代替JB/T9218—1999《渗透探伤方法》。本标准与JB/T921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修改了术语和定义(1999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3章);增加了安全警示(见第4章);
修改了总则(1999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5章);修改了产品、灵敏度和名称(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增加了检测材料与被检工件相容性(见第7章);修改了检测工艺规程(1999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8章);修改了检测报告(1999年版的第9章和表7;本版的第9章);修改和调整了渗透检测的主要阶段(1999年版的表3;本版的附录A);修改和调整了渗透检测的验证(1999年版的5.3.8和第7章,本版的附录B);修改和调整了显示的验收水平(1999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上海苏州美柯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宇飞、罗云东、密中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ZBJ04005—1987、JB/T9218--1999。1范围
渗透检测
无损检测污
JB/T9218—2007
本标准规定的渗透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被检材料表面开口的不连续,例如裂纹、重皮、折叠、气孔和未熔合。主要用于金属材料。但也能用于其他材料,只要这些材料不是多孔的,且相对于检测介质是情性的即可。被检材料的实例包括铸件、锻件、焊缝、陶瓷等。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不连续”,包括了所有尚未评定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含义。JB/T7523、GB/T18851.2和GB/T18851.3规定了渗透检测产品实用性能的测定和监控方法。GB/T5616规定的应用无损检测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则适用于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5097—2005,ISO3059:2001,IDT)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GB/T5616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005,ISO9712:1999,IDT)GB/T9445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12604.3—2005,ISO12706:2000,DT)GB/T18851.2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18851.22005,ISO3452-2:2000,IDT)
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18851.3-2002,ISO3452-3:1998,GB/T18851.3无损检测
GB/T18851.4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GB/T18851.4-—2005,ISO3452-4:1998,IDT)JB/T6064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JB/T752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安全警示
渗透检测技术经常使用有害、易燃和(或)挥发性的材料,因此应注意预防。宜避免皮肤或粘膜长期和反复地接触这些材料。工作区域应按相关法规的要求,有足够的通风,且远离热源、电火花和无遮蔽的明火。应注意始终按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来使用渗透检测产品和设备。使用UV-A(紫外线)源时,应注意确保来自UV-A源未经过滤的辐射不会直接照射到操作者的眼睛。无论灯是整体的还是分体的,UV-A滤光片应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注意有关卫生、安全、环保和贮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总则
5.1人员
检测应由具有资格的人员执行或监督,若有要求,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JB/T 9218-2007
鉴定与认证。
5.2方法概述
渗透检测之前;被检表面应进行清洗和干燥。然后将适当的渗透剂施加在检测区域,使其渗人到被检表面上开口的不连续内。经适当的渗透时间之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再施加显像剂。从而吸出渗人和滞留在不连续内的渗透剂,可得到一个清晰、易见和放大了的不连续的显示。宜规定无损检测的协调性;除非合同各方同意,否则,为了不使污染物堵塞开口的不连续,渗透检测应最先实施。如果渗透检测是在其他任一无损检测技术之后实施的,则被检表面在施加渗透剂之前,应仔细进行清洗以去除污染物。5.3操作顺序
一般情况的操作顺序如附录A列。通常的检测过程为:
a)准备和预清洗(见8:2)
b)施加渗透剂(见8:3):
c)去除多余渗透剂(见8.4
d)施加显像剂(见8.5)
e)观察(见8.6);
f)记录(见8.7);
g)后清洗(见8.8)。
5.4设备
渗透检测所用设备,与被检工祥的数目:只寸和形状脊关。有关设备的要求见GB/T18851.4。5.5有效性
渗透检测的有效性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a)渗透材料和检测设备的类型;b)表面准备与状况;
c)被检材料和预期的不连续;
d)被检表面的温度;
e)渗透和显像时间;
f)观察条件。免费标准bzxz.net
渗透检测过程中若须验证渗透检测的有效性,宜按附录B进行。6产品、灵敏度和名称
6.1产品族
渗透检测有着各种检测系统。
产品族是已知的以下渗透检测材料的一种组合:即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制造商应按JB/T7523检验渗透剂和去除剂。
应使用已被认可的产品族。
6.2检测产品
检测产品由表1给出。
6.3灵敏度
产品族的灵敏度等级,应采用GB/T18851.3所述的1型参考试块进行测定。被评定的等级通常是指已被认可的产品族做型式检验时所用的方法。6.4名称
已被认可的渗透检测用产品族,给出的是包含了检测产品类型、方法和方式的名称,以及用GB/T2
18851.3所述的1型参考试块进行检测所得到的灵敏度等级的显示图。示例:
JB/T9218--2007
产品族IAa-2表示的是,当渗透检测系统是引用JB/T9218和JB/T7523时,二已被认可的,包括了荧光渗透剂(I)、作为去除剂的水(A)和干粉显像剂(a),以及2级系统灵敏度的产品族的名称。表1.检测产品
渗透剂
荧光渗透剂
着色渗透剂
两用(荧光着色)渗透剂
去除剂
亲油性乳化剂
1.油基型乳化剂
2.流动水冲洗
溶剂(液体)
亲水性乳化剂
1.可选预冲洗(水)
2.乳化剂(水稀释)
3,最终冲洗(水)
水和溶剂
水溶性
水悬浮
显像剂
溶剂型(非水湿式)
特殊应用的水或溶剂型(例如:可剥离显像剂
注:对于特殊场合所用的渗透检测产品,有必要符合与防燃能力、硫、卤索和钠含量和其他污染物有关的特殊要求,见JB/T7523。
检测材料与被检工件的相容性
7.1概述
渗透检测产品应与被检材料和工件的预期用途相容。7.2渗透检测产品的相容性
渗透检测材料应彼此相容。
不同制造商的渗透材料,在充装人容器时不应混合。发生流失损耗时,也不应使用不同制造商的渗透材料互相补充。
7.3渗透检测材料与被检工件的相容性7.3.1多数情况下,产品的相容性能通过JB/T7523所规定的腐蚀试验方法做出评价。7.3.2渗透检测材料会对某些非金属的化学或物理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检测成形工件和供装配的零件(包括材料等)之前先确认它们的相容性。7.3.3在可能出现污染的工位,必须确保渗透检测材料不对燃料、润滑油、液态流体等起有害作用。7.3.4与过氧化火箭燃料、易爆容器(包括所有与其相连的易爆推进器、发动机或燃烧室材料等)、液氧设备或核反应装置等有关的工件,渗透检测材料的相容性应有特殊要求。7.3.5在后清洗之后,如果渗透检测材料仍滞留在被检工件上,则有产生腐蚀(如应力腐蚀或疲劳腐蚀等)的可能性。
8检测工艺规程
8.1书面的检测工艺规程
若合同有要求,则在检测之前,应准备好得到认可的书面检测工艺规程(见GB/T5616)。3
JB/T9218—2007
8.2准备和预清洗
应去除诸如污垢、铁锈、油、油脂或油漆等污染物。如有必要,可使用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或两种方法都用。
预清洗应确保被检表面无残留物,以便渗透剂方便地渗入任一不连续内。清洗区域应足够大,以防止来自实际被检表面附近区域的于扰。8.2.1机械预清洗
应使用诸如刷、擦、磨、喷、高压水喷等适当方法去除污垢、熔渣、铁锈等。这些方法可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但对于表面不连续内污染物的去除,通常是无能为力的。在所有情况下,尤其是在喷丸情况下,应确保不连续不被塑性变形遮蔽或研磨材料堵塞。如有必要,在随后的表面浸蚀处理之后,应适当进行冲洗和干燥,以确保不连续是开口的。8.2.2化学预清洗
化学预清洗应使用适当的化学清洗剂来去除诸如油脂、油、油漆或浸蚀材料等残留物。化学预清洗过程产生的残留物,能与渗透剂产生反应并由此导致其灵敏度下降。特别是酸和铬酸盐,能大大降低荧光渗透剂的荧光强度和着色渗透剂的颜色。因此,应去除被检表面的化学剂,即在清洗过程之后,可使用包括用水冲洗等适当的清洗方法。8.2.3干燥
作为预清洗的最后工序,被检工件应彻底地干燥,以使不连续内没有滞留任何水分或溶剂。8.3施加渗透剂
8.3.1施加的方法
渗透剂能用喷、刷、浇、浸等方法进行施加。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应确保被检表面始终保持充分的润湿。8.3.2温度
被检表面的温度通常应在10℃.~50℃的范围之间。特殊情况,在温度不低于5℃时也可使用。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50℃时,应按JB/T7523认可的渗透产品族和工艺规程。注:低温状态下,水汽在表面上和不连续内结冰,这将阻碍渗透剂进人不连续。8.3.3渗透时间
适当的渗透时间,与渗透剂的性能、施加时的温度、被检工件的材料和欲检的不连续等有关。渗透时间在5min~60min之间。所使用的最短和最长渗透时间,宜经过灵敏度测定(见6.3)。否则,实际的渗透时间应记录在书面的检测工艺规程中。应注意渗透剂在渗透期间决不允许干燥。8.4多余渗透剂的去除
8.4.1概述
施加去除剂时应避免将不连续内的渗透剂也去除掉。8.4.2水
应使用适当的冲洗技术去除多余渗透剂。例如:喷射冲洗或用湿布擦。采用冲洗方法,应注意尽量减少因机械作用产生的影响。水的温度不应超过50℃。8.4.3溶剂”
通常,首先应使用干净无绒毛的布去除多余渗透剂,然后应使用干净无绒毛的布,沾少许溶剂进行清除。任何其他的去除技术应得到合同各方的同意,尤其是将溶剂去除剂直接喷射在被检工件上。8.4.4乳化剂
8.4.4.1亲水性(水可稀释)
施加此类乳化剂,应使得后乳化型渗透剂变成可水洗,以便于从被检表面去除。为了去除被检表面上大部分多余渗透剂,以及在后续施加亲水性乳化剂时产生出均匀的效果,施加乳化剂之前,宜进行水洗。
JB/T9218---2007
应采用浸没或起泡设备施加乳化剂。乳化剂浓度和接触时间,应由用户按制造商的说明书通过预试验来评定。乳化剂接触时间不应超过预试验测定的时间。乳化后,应按8.4.2进行最后的水洗。8.4.4.2亲油性(油基)
施加此类乳化剂,应使得后乳化型渗透剂变成可水洗,以便于从被检表面去除。它只能采用浸没技术施加。乳化剂接触时间,应由用户按制造商的说明书通过预试验来评定。接触时间应充足,只要在后续水洗时能去除被检表面多余渗透剂即可。乳化时间不应过长。乳化后,应按8.4.2进行水洗。
8.4.5水和溶剂
、首先,应使用水去除多余的水洗型渗透剂(见8.4.2)。随后应使用干净无绒毛的布,沾少许溶剂进行清除。
8.4.6多余渗透剂去除效果检查
从被检表面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对渗透剂残留物应做目视检查。对于荧光渗透剂,应在UV-A源下进行。被检表面上UV-A的最低辐照度不应小于3W/m2(300uW/cm2)。去除多余渗透剂后,如果工件表面残留有过度的背景,应由具有适当资格的人员来决定如何处理。8.4.7干燥
为便于快速干燥多余水分,应去除工件上的任何水滴和积水。除采用水基显像剂外,被检表面应在去除多余渗透剂之后,采用如下之一方法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干燥:
a)用清洁、干燥、无绒毛的布擦;b)热水浸后在环境温度下蒸发;c)升高温度蒸发;
d)循环空气;
e)a)~d)所列方法的组合。
如果使用压缩空气,应特别注意确保气体是不含水分和油的,且对工件表面尽可能保持较低的冲击压力。
被检工件干燥的方法,应确保已进人不连续内的渗透剂不被干燥。干燥时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除非另有约定。8.5施加显像剂
8.5.1-概述
使用期间的显像剂应保持均匀状态,并应均匀地施加到被检表面上。施加显像剂,应在去除多余渗透剂后尽快进行。8.5.2干粉
干粉显像剂仅可与荧光渗透剂一起使用。此类显像剂应采用喷粉、静电喷射、聚束枪、流化床或喷粉舱等之一技术,均匀地施加到被检表面上。应使被检表面形成一薄层覆盖,不允许出现局部堆积。8.5.3水悬浮显像剂
应按认可的工艺规程,通过浸没在搅动的悬浮液中或使用适当的设备喷射来施加此类显像剂,得到一均匀薄层。此类显像剂的浸没时间和温度,应由用户按制造商的操作指导书,通过预试验评估获得。只要确保得到最适宜的结果,浸没时间应尽可能短。被检工件应经蒸发和(或)使用循环空气烘箱彻底干燥。8.5.4溶剂型显像剂
应通过均勾地喷射施加此类显像剂。此类显像剂应喷射至且稍微润湿被检表面,并得到一均匀薄层。
JB/T9218—2007
8.5.5水溶性显像剂
应按认可的工艺规程,通过浸没或使用适当的设备喷射来施加此类显像剂,得到一均匀薄层。此类显像剂的浸没时间和温度,应由用户按制造商的操作指导书,通过预试验评估获得。只要确保得到最适宜的结果,浸没时间宜尽可能短。被检工件应经蒸发和(或)使用循环空气烘箱彻底干燥。8.5.6特别应用的水基型或溶剂型(如可剥离显像剂)当渗透检测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显示需要记录时,宜采用如下工艺规程。用清洁、干燥、无绒毛的布擦去。以任何便利的方法施加相同的渗透剂,然后严格地按与最初相同的过程进行操作,一直到施加显像剂。
被检工件在去除多余渗透剂和干燥之后,按制造商推荐的方法施加可剥离显像剂当推荐的显像时间过后,小心地剥下显像剂覆盖层。与被检工件直接接触的这个覆盖层就呈现有显示。
8.5.7显像时间
显像时间宜在10min~30min之间;经合同各方同意,可延长时间。显像时间始于:
千显像剂刚施加完成后;
湿显像剂施加完成并干燥后。
8.6观察
8.6.1概述
通常,在干显像剂施加完成或湿显像剂干燥后,就立即进行首次观察是恰当的。当显像时间刚过,就应进行最终观察。能使用目视检测用的辅助工具,例如放大器或反差眼镜。注:有关显示的信息受其直径、宽度或可见度的限定。8.6.2观察条件
8.6.2.1荧光渗透
不应佩戴光敏眼镜。
为使进人检测室的操作者的眼晴适应暗光线,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过渡,通常至少为5min。UV辐射不应直接射向操作者的眼睛。操作者所能观察到的所有表面,不应发荧光。操作者的视野内应没有在UV光线下发荧光的纸或布。如有必要,检测室内可安装UV-A背景灯,以便操作者自由移动。被检表面应按GB/T5097在UV-A辐射源下观察。被检表面上的UV-A辐照度不应小于10W/m2(1000μW/cm2)。
须指出,上述适用于检测的暗室,其可见光应限制在不大于201x。8.6.2.2着色渗透
被检表面应在自然光或人造白光灯下检测,且被检工件表面上的光照度不小于5001x。观察条件应避开眩光和反射光。
8.7记录
可用下列任一方法来作记录:
a)文字记述;
b)草图;
c)胶带;
d)可剥离显像剂;
e)照片;
f)影印;
g)录像。
8.8后清洗和防护
8.8.1后清洗
JB/T9218-2007
完成检测后,只有在渗透检测产品有可能有害于后续工序或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对被检工件进行后清洗。
8.8.2防护
若有要求,应对被检工件做适当的腐蚀防护。8.9重新检测
如果不能明确地评定显示而必须重新检测,应从预清洗开始,重复整个检测工艺规程。如有必要,检测工艺规程应选择更为有利的检测条件。不允许使用不同类型的渗透剂或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同一类型的渗透剂,除非经清洗后已确认彻底去除了滞留在不连续内的渗透剂残余物。9检测报告
执行本标准的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信息:a)被检工件的信息:
1)名称;
2)尺寸;
3)材料;
4)表面状况;
5)生产阶段。
b)检测目的。
c)所使用的渗透剂系统名称(按6.4规定),给出制造商名称和产品名称及其批号。d)检测操作指导书。
e)与检测操作指导书的偏离。
f)检测结果(检测出的不连续的描述)。g)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操作者姓名。h)检测监督者的姓名、持证情况和签名。检测报告应包含与评定检测结果方法相关的极其重要的所有详细资料,有关被检工件的附加信息,当然这些数据依工件类型宜做适当变更。如果使用其他格式,则应包含a)~h)各项中所有信息的详细资料。
如果所实施的检测步骤满足8.1的要求,则检测报告可简化,所包含的信息只需第9章的a)~d)即可,如果需要有关e)~h)的信息,可通过适当方式表明。JB/T9218-2007
施加水洗型渗透
剂和允许的渗透
水和溶剂
施加干粉显像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渗透检测的主要阶段
准备和预清洗
施加后乳化型渗
透剂和允许的渗
透时间
水喷洗
施加亲水性乳化
剂和允许的乳化
施加亲油性乳化
剂和允许的乳化
多余渗透剂去除效果检查
施加水溶性显像剂
显像时间
后清洗
若有要求,则做防护
施加溶剂去除型
渗透剂和允许的
渗透时间
施加溶剂去除剂
允许干燥
施加水悬浮显像剂
允许干燥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JB/T 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 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 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 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 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