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03 21:10:35
  • GB/T10582-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0582-2008

  • 标准名称:

    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89-03-22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5.3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20页
  • 标准价格:

    22.0 元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计划单号:

    20072213-T-60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22
  • 起草人:

    王先锋、徐元凤
  • 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1)
  • 提出单位: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相关标签:

    电气 绝缘材料 测定 引起 电解 腐蚀 试验 方法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代替GB/T 10582-1989《测定因绝缘材料而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绝缘材料在电应力、高湿、高温影响下与金属接触条件也电解腐蚀性能的测定。本标准与GB/T 10582-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标准的意义;——将目测半定量法和定量法(抗经强度试验)结合代替原标准的目测法,并在腐等级判断中增加了抗张强度;——删除了原标准的绝缘电阻法;——酸洗溶液代替原标准中的规定;——用(120±5)V直流电源代替原标准中规定的(100±5)V直流电源;——腐蚀等级表示已改变。 GB/T 10582-2008 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 GB/T10582-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9. 035. 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582—2008/IEC60426:2007代替GB/T10582-—1989
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
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ofelectrolytic corrosion caused by insulating materials(IEC 60426:2007,IDT)
2008-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优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GB/T10582—2008/IEC60426:2007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0426:2007(第2版)《电气绝缘材料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在技术上与IEC60426:2007(第2版)一致,仅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IEC60426:2007的前言和引言,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一用“℃”代替“K”;
在第2章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EC60454-2改写为GB/T20631.2-2006。本标准代替GB/T10582一1989《测定因绝缘材料而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10582—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原标准的意义(GB/T10582—1989第2章);将目测半定量法和定量法(抗张强度试验)结合代替原标准的目测法,并在腐蚀等级判断中增加了抗张强度;
一删除了原标准的绝缘电阻法(GB/T10582-1989第5章);酸洗溶液代替原标准中的规定;用(120土5)V直流电源代替原标准中规定的(100士5)V直流电源;腐蚀等级表示已改变。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先锋、徐元凤。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0582—1989。
1范围
GB/T10582--2008/IEC60426:2007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
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绝缘材料在电应力、高湿、高温影响下与金属接触条件下电解腐蚀性能的测定。评定电解腐蚀程度的一种试验是通过连续的两种方法的试验进行评估。目测半定量法是通过比较正极金属箔和负极金属箔的腐蚀外观(按给出的参照图)进行判断a)
的。试验是以两铜箔带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把它们放置到与被测试材料相接触,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加上直流电位差,直接目测比较正极金属箔带腐蚀痕迹与所给出的参照图来评价被腐蚀的程度。
b)定量法是用目测法后相同的正极金属箔和负极金属箔进行抗张强度试验。评定电解腐蚀程度的另一种试验是定量测量铜线的抗张强度,见附录C。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0631.2—2006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60454-2:1994,IDT)IEC60068-3-4:2001环境试验第3-4部分:支撑文件和导则湿热试验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电解腐蚀electrolyticcorrosion电解腐蚀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在直流电压和某些物质包括有机物质的联合作用下的电化腐蚀。3.2
试箔teststrip
a)正极positive
在金属-绝缘材料接触系统中试箔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极作为正极。b)负极negative
在金属-绝缘材料接触系统中试箔连接在直流电源的负极作为负极。3.3
接触表面surfaceof contact
a)与被试材料of testedmaterial绝缘材料试样直接与试箔接触的部分。b)与金属箔of metalstrip
试箔的正极或负极直接与绝缘材料试样接触的部分。4试验方法概述
试验要求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和在平行相距3mm的正极铜箔和负极铜箔上加上直流电位差。试样GB/T10582-2008/IEC60426:2007上放置两个试箔,为了在金属箔与试样间得到均匀良好接触,通过圆柱形的负载管用金属箔压住试样。5试
5.1概述
试样的准备根据提供的材料类型和形式而定。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操作步骤在以下的5.2~5.7中详细说明。
单位为毫米bzxZ.net
接做装面
9*0F0'01
图1刚性材料试样,例如纺织层压板制品5.2刚性材料(块、盘、片或半制成品)的切削面试样的厚度应被加工到4mm,加工时采用干法,不得使用切削油或润滑油,且不应损伤试样。推荐使用产品中的不同层来作试样。允许使用厚度在2mm~4mm之间的试样。试样的接触面应用砂纸打磨光滑,背面同样应打磨光滑以便与金属箔带能良好的接触。接触面不能有任何瑕疵、裂纹和气泡。
砂纸里不能含有任何污染物例如卤素化合物以加大腐蚀。5.3浇铸、模塑、注塑和压塑材料绝缘材料是由液态的树脂、粉状或颗粒状的模塑制成的,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制成如图1,试样要根据被测材料制造商的技术要求,通过特定的模型浇铸或压塑制成。试样和表面接触处理按5.2进行。5.4软膜、箔和薄片的切削面
这些产品的试样应叠成一小叠,并且放于两块厚度为1mm士0.2mm的绝缘材料夹板之间,绝缘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身不引起电解腐蚀。试样叠层的厚度要根据测试箔的厚度而定,约为4mm或2mm。如果单箔的厚度介于0.5mm~2mm时,试样叠成4mm,如果单箔的厚度小于0.5mm,则试样叠成2mm。将这些试样块用与夹板相同材料制成的螺钉压紧再机械加工成形状如图2,被测试材料应伸出夹板0.2mm~0.5mm。除了这点外,5.2所述的几点都适用。5.5粘带
按GB/T20631.2—2006的第7章进行。5.6软管
软管(无论是浸漆织物管或挤塑管)剖开制成平的薄片,然后按上述5.4处理。5.7快干瓷漆和绝缘漆
被试的快干瓷漆或绝缘漆推荐涂于符合5.2所述的图1的试样表面,推荐尽可能使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的无腐蚀性材料作为底材。若溶剂不相容或烘干温度太高时,推荐使用另一种底材,例如浇铸、热固化无腐蚀性的环氧树脂或玻璃,2
GB/T10582—2008/IEC60426:2007将漆涂敷于其上。若快干漆或绝缘漆用来防止另一种材料受腐蚀的,它应涂敷于那一种材料上做试验。单位为毫米
表面接触、
图2柔韧试样,例如软膜、箔等
快干瓷漆或绝缘漆应按所要求的厚度喷涂、浸溃或涂敷,必要时应按规定或产品的技术要求烘干。若产品规范或技术要求对涂敷的厚度无规定时,则涂层厚度应为30μm土10μm。5.8表面接触的清洁度
在制备和处理试样时,应避免试样表面弄脏,例如被手汗污。试样只能用钳子或带上无腐蚀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制成的手套接触。在试样表面机械加工之后,用在96%的乙醇浸泡并烘于后的软毛刷进行清洁。
清洁后的试样表面应无任何外来杂质、油污和模压残留物等。5.9试样数量
至少对同一材料同时试验5块试样,按规定的程序取样。必要时,这种取样程序应被规定和采用。6试箔.
6.1概述
试箔是由0.1mm厚纯度为99.9%的半淬火的铜制成,10mm宽200mm长,试箔应平整,边缘无弯曲、毛刺;试验表面无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机械损伤和杂质。注:试箔中的黄铜和铝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得。6.2试箔的制作
对新购买的每一新卷试箔前几厘米的应去掉,根据试验要求试箔被剪成几段,每段长200mm。试箔应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例如丙酮或(正)已烷]清除油污后酸洗。在室温下进行酸洗,酸洗液由下面成分组成:质量分率73%的硫酸(相对密度为1.82)、质量分率26%的硝酸(相对密度为1.33)、质量分率0.5%的氮化钠和质量分率0.5%的固体碳黑。酸洗时间控制在20s60s之间。同一组试验的试箔应同时酸洗。粗糙度可通过酸洗时间来控制,直至试箔出现一均匀的暗淡光泽。酸洗后,将试箔在蒸馏水中清洗,并用乙醇浸泡最后用滤纸吸干。注:试箔表面的不均匀对表面的变色有影响,并会导致错误的评定。均匀发暗的表面比之轻微腐蚀的、半发暗的或明亮的表面更易变色。
经过清洗和酸洗后的试箔两端应松卷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待测的试箔应在20min内迅速安装在如图4所示试验装置内准备试验。6.3试箔的清洁度
试箔经过清洗和酸洗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在处理试箔时应用钳子,在接触试箔卷端时应带上无腐蚀性材料制成的手套。
GB/T10582—2008/HEC60426:2007详图A
信祝图
一圆柱状管(负载管);
支择架;
试样(绝缘材料);
金属试箔;
一电极连结;
一铜电极。
图3试箔
详图A
创祝图
详图A
正视器
图4测定电解腐蚀的试验装置
7试验装置
单位为峦米
详图A
正祝图
试验装置应由无腐蚀性的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并且试验装置能使得从同一批绝缘材料上取下试样同时进行试验不少于5个样品。GB/T10582—2008/IEC60426:2007试箔贴于试样表面要求压力大约为10N/cm2。压力通过无腐蚀性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管并在管中填充适量的铅粒压在试样上来确定压力。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在试验及装样之前应保证试验装置洁净以便消除上次试验腐蚀性残物对本次试验的影响,金属接触部分应去除油污保持干净,其他部分应用浸过乙醇的布擦拭干净。在试验装置中,由圆柱状管将试样压贴于两个相邻宽度为10mm、间距为4mm的铜电极上。试箔放置于试样表面与两个铜电极之间,如图4(局部图A)。8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的箱体内进行:温度:(55土1)℃;
相对湿度:(93士2)%;
持续时间:(240士2)h。
采用(120士5)V的直流电压,例如干电池,若用整流器,允许叠加的交流电压波动不大于总电压的1%。试验要求精确的温度与湿度条件已在IEC60068-3中阐述,9试验程序
试样应如第7章所述与铜试箔一起夹在试验装置中。在与铜试箔相接触的表面,装置中的铜电极(见图4)不应被玷污(例如被腐蚀残物站污)。试验装置应至少安装同一绝缘材料的5个样品。将已夹好试样以及试箔的试验装置放置在规定的条件的箱体中,对试验装置电极上施加(120士5)V的直流电压,若相关规范中未规定,加电压的时间为(240士2)h。在将已夹好的试样及试箔的试验装置放置在规定的条件的箱体之前将试验装置加热到比箱体温度高(5士1)℃的温度以防止表面凝露。在试验期间及结束时测量试验装置(如图4,局部图A正视图)电极间的电压,以确保电压值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在试验结束时,去掉电压将试验装置从箱体中移出,冷却到室温。小心地将试箱从试验装置中取出,先目测,然后进行抗张强度试验。注:试验结束之后不能将试箱长时间存放,目测及抗张强度试验在试箔从试验装置中取出后30min内完成。10评定
10:1概述
电解腐蚀从两个方面结合评定进行概述:a)目测法—定性分析;
b)抗张强度法一一定量分析。
同一个试样先进行目测分析再进行抗张强度分析,综合这两个检查的结果对试验进行评定。注:铜试箔可由黄铜试箔和铝试箔来代替,黄铜试箔和铝试箔的腐蚀指标见附录A(表A.1和表A.2)。10.2试箔的目测
应检查试箔(正极和负极)与试样直接接触的表面。用裸眼或5倍的放大镜检查试箔的表面。正电极箔和负电极箔的外观按表1给出的腐蚀指标进行描述,对每一极,取5个试箔中最严重的腐蚀指标作为这种材料的腐蚀特性指标。注:倘若试验结果有显著差异,应重复试验,以确定这个不同的结果是由于试验的准备或操作不当引起的还是由于受试材料的不均一引起的。
GB/T10582—2008/EEC60426:200710.3试箔的抗张强度试验
至少用5个未经暴露试验的试样来测定未经暴露试箔的抗张强度平均值F。。不允许有个别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2%。如果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必须另外再取5个试样进行试验,此第二组的5个试样中个别值也必须与平均值相差不超过2%。如果相差超过2%,必须使用新的试箔。暴露试验和目测后,小心的将试箔退绕。用与未经暴露试验的试箔同样的方法测定正极试箔的抗张强度F1。
注:负极试箔的抗张强度是一个有用的校核,但不是必须的。测定负极试箔的抗张强度减小不大于未经暴露试箔抗张强度平均值的1%。
受试材料的易腐蚀性按下式计算:Fo-Fi×100
易腐蚀系数:K=
式中:
未经暴露试箔的抗张强度平均值:F。
一经过加压和湿度暴露后测得正极试箔的抗张强度。Fi
易腐蚀系数K的中间值作为至少5个正极试箔抗张强度减小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对比测得的易腐蚀系数K与表1给出的易腐蚀系数(若需要也可以与表A.1和表A.2给出的黄铜试箔和铝试箱的易腐蚀系数进行对比)。
铜箔腐蚀的评定
铜箔腐蚀的试验等级
没有变化或试
样的接触面有轻
微的底色
50%的接触面
有深棕色或黑色
斑点,剩余的没
有变化或有轻微
的退色
全部的接触面
和其他面或大部
分有黑色斑点
全部的接触面
和其他面都有黑
色斑点分布连成
一片;接触面没
有单黑色或棕
色斑点
外观腐
蚀指标
没有变化或试
样的接触面有轻
微的底色
50%的接触面
失去棕色光泽或
单-的显玫瑰红
色腐蚀斑点
50%~100%
的接触面附若棕
色(砖红色)沉淀
或粉红色腐蚀斑
点;表面可能有
绿色斑点
整个接触面有
厚的棕色沉积或
有深的玫瑰红色
腐蚀斑点,或大
量绿色腐蚀物可
能腐蚀整个试箔
外观腐
蚀指标
抗张强度易
腐蚀系数
未腐蚀
315严重腐蚀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名称、类型、形状;
试样的厚度、尺寸;
试箔的类型(如果是铜试箔以外的);材料中试样的位置;
试验装置(若第7章所述以外的);如第8章所述的试验条件;
-如第8章和第9章所述的试验持续时间;-试样数目;
一每个试样的目测和抗张强度的指标;-特殊的或附加的说明;
一给定试验条件下的偏差;
试验日期。
GB/T10582—2008/IEC60426:20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