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区块链週(TBW),Google Cloud与AMD的高层揭示了AI与Web3的融合蓝图,并强调「机密运算」与区块链信任是建立下一代可信数位生态的关键技术。
(前情提要:AI太吃电!美国重启核电厂Duane Arnold:应对爱荷华州建立数据中心 )
(背景补充:黄仁勋喊「不要加密货币」!Nvidia突喊停Arbitrum合作,态度为何大转弯?)
本文目录
人工智慧(AI)与Web3无疑是两股最汹涌的巨浪,但当人们提及两者的结合,很多人质疑这是不是仅是套用名词的混合炒作,但在9/4台北区块链週(TBW)的舞台上,晶片大厂AMD的AI与Web3策略主管 Jörg Roskowetz 与云端龙头 Google Cloud Web3 架构工程师Eefy Lin,就告诉了台下的观众,AI 与 Web3 结合将是新世代的核心关键 ,为产业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融合蓝图,对话的核心讯息直白而有力:
从晶片层级就开始打造的「机密运算」(Confidential Computing),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必然,而区块链是建构未来信任生态的重要基石。
Jörg这位已在Web3领域深耕八年的「OG」,即使在德国凌晨四点,仍透过远端热情阐述了AMD如何从最底层的硬体出发,为这个新时代奠定安全基础。随后,Eefy Lin则从平台与生态的角度,揭示了Google Cloud如何透过全方位的战略布局,不仅成为Web3开发者的首选平台,甚至开始建构自己的「通用帐本」,直指金融产业核心。
区块链是过去50年来最具转型性的技术,现在,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组件,那就是人工智慧,它不再是一项独立的技术,而是作为一个构建模组与区块链携手并进。
这个观点打破了许多人对两者的传统认知。如果说,区块链像一个不可窜改的「真相机器」(Truth Machine),那么AI就是建立其上的「决策引擎」(Decision Engine)。然而,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当我们将海量数据餵给AI模型进行训练与推理时,如何确保这些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的隐私与安全?如何相信AI的决策没有受到恶意操纵?
Jörg引用数据指出,全球储存于云端的资料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惊人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527 Zettabytes(1 ZB等于10亿TB)。数据的爆炸性增长,意味着攻击面的无限扩大。尤其在金融、医疗等高度敏感的领域,数据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预计在2028年将有5751亿笔数位支付交易。我们需要确保所有这些不同的支付方式都以机密的方式得到保护。同样地,在拯救生命的健康数据方面,我相信我们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健康数据和DNA数据洩漏给第三方。
这就引出了AMD的核心解答:机密运算。当AI模型与个人隐私数据在云端伺服器中运行时,如何防止云端服务商、恶意内部人员甚至骇客窥探?传统的静态加密(at-rest)和传输中加密(in-transit)已不足够,数据在使用中(in-use)的洩漏风险,成为了最大的安全缺口。
面对数据使用中的安全挑战,Jörg提出了AMD的「硬核」解决方案。他解释,机密运算就像在CPU内部建立一个独立且加密的「安全孤岛」(Secure Enclave)。任何进入这个孤岛的数据和应用程式码,都会在硬体层级被全程加密保护,即使是拥有最高权限的系统管理员或云端平台本身,也无法窥视其内部运作。
「我们透过AMD Infinity Guard技术实现了这一点,」Jörg介绍道。这项技术包含了安全加密虚拟化(SEV)和安全嵌套分页(SNP)等关键功能,能够在虚拟机层级创建隔离的执行环境。而最新的进展是「可信域隔离与安全配置」(TTISP),这项技术进一步将信任边界从CPU扩展到储存、智慧网卡和AI加速器等整个运算平台,确保数据在端到端的流程中都处于加密保护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AMD并非闭门造车。Jörg反覆强调社群与开放标準的重要性,这也是AMD参与创立「机密运算联盟」(Confidential Compute Consortium)的初衷。这个联盟集结了Google、Microsoft、Intel等众多行业巨头,共同推动相关技术标準化。
「社群是所有技术最强大的盟友,」Jörg表示:「我们的理念就是开放标準,因为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强后盾。我们与Google Cloud这样值得信赖的伙伴密切合作,将这些标準整合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中。」
在精彩的算力孤岛演讲后,Eefy Lin则从平台与生态的角度,揭示了Google Cloud如何透过全方位的战略布局,不仅成为Web3开发者的首选平台,甚至开始建构自己的「通用帐本」,直指金融产业核心。
如果说AMD从硬体层面构筑了信任的「地基」,那么Google Cloud则在此之上,搭建了通往Web3大规模採用的「高速公路」。Google Cloud的Eefy Lin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Google的全景式Web3战略,其雄心远不止于提供基础设施。
我们希望Web3能够发光发热,我们希望成为所有Web3参与者的首选平台,让区块链数据易于分析,并让基础设施本身成为值得信赖的层级。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Google採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是透过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投资机构Capital G和GV,向Web3领域注入了超过15亿美元的资金,直接扶持生态中的创新力量。其次,Google正将Web3功能整合进其庞大的产品矩阵中:Google Play商店为Web3应用的分发提供渠道;Google Wallet与Google Pay也已在研究整合零知识证明(ZK)等前沿技术,试图将数十亿用户无缝地带入Web3世界。
对于开发者,Google Cloud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军火库」。其BigQuery服务能将複杂的链上数据转化为易于分析的洞见,让开发者不必再费力解析底层数据。此外,节点服务(RPC Service)、测试网水龙头(Testnet Faucet)以及供新创公司展示产品的Marketplace,都极大降低了开发门槛。正如影片中Aptos、Flow、Near等公链代表所言,Google Cloud提供的中间件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是它们能够走向十亿用户规模的关键后盾。
最后Eefy Lin抛出了一项重磅消息,完美诠释了Google「从晶片到链」(from chip to chain)的终极野心:Google Cloud正在打造自己的区块链——「通用帐本」(Universal Ledger)。
Eefy Lin明确表示,这并不是一条与以太坊竞争的公有链,而是专为金融机构设计的高效能帐本。目前,Google已与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展开合作。这一举动,无疑是将其在云端运算、数据分析和安全领域的综合实力,直接延伸到利润最丰厚的金融市场腹地。
这标誌着Google的Web3战略已进入垂直整合的全新阶段。它不再仅仅是个「卖水人」,而是亲自下场打造一个从底层硬体安全(与AMD等伙伴合作)、中层云端平台、上层开发工具,直至顶层区块链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
从AMD的硬体加密孤岛,到Google Cloud的全景生态蓝图与通用帐本,清晰地揭示了Web3发展的下一幕剧本。过去关于「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二元对立论述正在悄然转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务实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既能规模化、又足够安全可信的Web3未来?
当AMD与Google Cloud用行动证明,并非要扼杀去中心化的精神,而是为其提供成熟、稳定且安全的工业级基础设施。它们所倡导的「机密运算」,正是在AI与区块链融合的十字路口上,为数据隐私和系统可信度划下的一条清晰红线,也重塑Web3的边界,也预示着下一波的创新浪潮。
解读Web3 AI赛道6大现状:相比AI Agent,机构更关注基础设施
Google 也进军支付链,稳定币即服务 (STaaS) 的新模式正在崛起
Google官方文章:我们为什么要打造自己的区块链 GCUL
Justin Sun转发Nansen CEO力挺自己的推文,并配文「我是无辜的」
WLFI TOP1个人持有者开始转移分散价值1469万美元WLFI,或将卖出
受Bithumb上线消息影响,Euler短时拉升超30%后回落
Bithumb新增Euler(EUL)韩元交易市场
彭博经济学家:无论今晚非农报告数据如何,后续修订结果都将迅速上调
Binance Alpha将于9月8日暂停AIO交易,以支持合约互换
韩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虚拟资产借贷服务指南,禁止超额杠杆借贷
云锋金融:未来还计划将BTC、SOL等纳入公司战略储备资产
CopyRight 2024 www.bzx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6450号-1
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若您认为其中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核实后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