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德之不修,何以为师教师师德演讲稿

德之不修,何以为师教师师德演讲稿

  • 类别:师德演讲稿
  • 行业:演讲稿
  • 更新时间:2023-10-20 08:30:23
  • 平台: 全平台(PC+手机)
  • 大小:9 KB
  • 格式:doc
访问手机版页面
文档简介
德之不修,何以为师教师师德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德之不修,何以为师》。 我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当大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时候。接受的最重要的一堂课一定是关于 师德修养的课程。 其实,纵观古今,无论历朝历代,只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可以去当老师。也就是说,想为师,先修德。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格外严格。无论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上,还是社会舆论上,乃至,学生家长的选择上。都对师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让一个丧伦败德之人当教师的;同样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也不可能支持品德不良的人为人师表;更不可能有家长把孩子交到品行不端的人手中接受教育。 要想当老师,一定要先修正自己的品德。只有把品德修好,才可以为人师。 大家都熟悉"师""范"两个字。有人对这两个字作这样的解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问的高低先且不论。就这一个"身正为范"就是对老师提出一个严格的要求。"范"者,模具也。是铸钱及金属器皿的模具。铸造产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模具的好坏。也就是说,"范"正则器皿正;"范"不正,则出次品。既然把老师喻为"范".那就是说明老师的'品德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说没有好的品德是不能当老师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他提倡"以德服人".他始终践行这一宗旨。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如果不学习,不修养自己的品德,就失去了为师的条件。 无独有偶,汉代伟大的教育家董仲舒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强调了教师要先修正自己的品德,然后才能去教育学生。 有人把学生比喻为老师的产品,如果一个学生品德好、……(阅读全文)
相关标签
最新合集 更多+

CopyRight 2024 www.bzx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6450号-1

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若您认为其中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核实后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