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100000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7 17:45:54
  • DZ/T0247-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Z/T 0247-2009

  • 标准名称:

    1:100000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

  •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3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247-2009.Specifications for regional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scale:1 : 1000000).
1范围
DZ/T 0247规定了海域区域地质调查主要任务、基本内容、调查方法、实验测试技术和成果资料整理等技术内容。
DZ/T 0247适用于我国海域1:1000000区域地质调查、室内资料的整理、图件编制和有关样品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58- -1989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GB/T 12763.7-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GB/T 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10-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 14512-1993 1 : 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7229-1998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调查规程
GB/T 17412-1998(所有部分)岩石分类及命名方案
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 色原则(1 : 50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regional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按国际分幅进行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注:谰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海底底质、地质构造、新生代沉积基底及萱层性质、矿产类型及其性质等。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73. 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472009
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egional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scale:1:1000000)
2009-07-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资源部
2009-07-31实施
DZ/T 0247--2009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海上调查
实验分析…
资料整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附录I(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基础图件格式:
调查报告缩写提纲
现场记录/采样记录
沉积物分类命名
地理底图的编制原则和要求
地层划分和命名原则:
岩石、沉积物花纹及代号
地貌图图例系统-
说明书/报告封面格式
DZ/T 0247—2009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和附录 I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E、附录 F、附录 G 和附录 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妇口。本标推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本标准起草人:黄永样、张训华、梁德华、蓝先洪、邱燕、张光学、张明、李扬、张志珂、李唐根、刘宇明、张志荣、李日舞、主复光、黄林、马道怪、杨慧良、顾兆峰。工
1范围
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 0247—2009
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区域地质调查主要任务、基本内容,调查方法、实验测试技术和成果资料整理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海域1:1 000 000区域地质调查、室内资料的整理、图件编制和有关样品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958—19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T12763.7—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GB/T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10—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14512—1993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T17229—1998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调查规程GB/T17412—1998(所有部分)岩石分类及命名方案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reglonal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按国际分幅进行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注: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海底底质、地质构造、新生代沉积基底及益层性质、矿产类型及其性质等3.2
底质调查seabottom survey
主要查清海底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地质调查。注:查内容包括:表层沉积物、岩石及矿物的类型性质和其分布特点及其化学组成。3.3
海洋地球物理调查
marlne geophysical survey
应用物理学方法和仪器,操测游区各种物理场的分布,并反演其结构与物理特征,解释海底的地质、构造。
衰屋沉积物 seaottom Bediments海底以下40 cm内表层较为松软、饱含水分的沉积物。DZ/T 0247—2009
柱状沉积物columnar sediments在底质调查中,使用重力采样管或活塞式采样管所采集到的沉积物。3.6
多波束测深系统moltibeam system多波束测量是一种新型声呐技术。该系统能高效率、高精度的进行全覆盖水深测量。3.7
海底岩石seabottomrock
高潮时位于水下的岩石。
海底矿产资源submarinemineral resources海底沉积物和海底岩层中矿产的总称。4总则
4.1调查目的
按1:1000000比例尺要求,运用当前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向国家提交包括海底地质环境及资源分布状说等内容的同等比例尽的基础地质图件利相励的调香报告,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服务。基础地质图件主要包括:地形图,
地貌图,
地质图:
-构造图;
矿产图:
环境地质因索图。
4.2调盗基本内容
4.2.1地形地税调囊
调查海底地形变化特征,地貌类型及其展布规律。4.2.2海底底质调查
调查海底沉积物的物质成分、类型、分布规律及其物质来源。4.2.3浅屋地质调查
了解利用单道地赚方法或浅钻探所能揭示的,以第凸纪沉积为主的沉积物物质成分、类型、沉积结构,地质时代,地质享件及其环境/灸害特征。4.2.4新生代沉积地层调查
调查新生代流积特征、地质时代、地层厚度及分布。4.2.5海底岩石调查
了解海底岩石的岩石类型、时代、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情况。4.2.6地质构造调查
了解海区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裂、皱、岩浆活动、盆地展布特点及构造演化等。4.2.7海洋环境地质调查
调查图幅内各种地质灾害因紊、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4.2.8海底矿产调查
了解游底矿产的类型及分布,特别应注意非传统矿产的发现和前景评价。2
4.3调查部署原则
DZ/T 0247—2009
立足我国实际,吸收国际上成功经验,以国际分幅为单位,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测、编结合,以测为主;浅、中、探兼顾,以浅、中层查为主的方针,部署调查工作。4.4调查范围与测网布设
4.4.1范图
为我国专属经济区及管辖海城。4.4.2测网
4.4.2.1陆架区
站位取样20km×20km。
4.4.2.2陆坡区、海盆区
站位取样30 km×30km。
4.4.3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
全覆盖(重点海区)。
4.4.4水深测量、重力、磁力、浅层削面,单道地震陆架及陆坡区20km×40km,海盆区40km×80km。4.4.5多道地复测量
(按构造线布置骨于削面)60km×240km。4.5调查方法
4.5.1地质取样
地质取样采取的方法有箱式取样、抓斗取样、拖网取样、重力管取样、重力活塞柱状取样、浅钻孔取样。
4.5.1.1浅钻孔取样
在每个图幅随架位置上布设2个~3个浅孔,图幅一般以揭露出中更新统底界或至少揭出中更新统中上部地层为目的。
4.5.1.2重力活塞柱状取样
在每个图幅陆坡或海盆上布设2个~~5个站位。4.5.1.3站位地质采样
各种采样有效率应保证95%。
4.5.1.4拖网取样
不应少于站位采样总数的5%。
4.5.2地球物理测量
测深(单波束测深、名波束深)浅景剖面测量,单道地需测量,多道地展测量,重力测量磁力测量(航磁和海磁),利用最近20年取得的已有资料编绘(资料有重复的区域,以新资料为准),对于空白区或原资料无法利用的区域则按测网布设。4.5.3其他调查方法
海底视像探测及遥感(含航空避感和卫星遥感)。4.6成果
4. 6. 1 资料整理
4.6.1.1资料整理时应建立必要的资料卡片及资料数据库,数据及图件、图表均应用光盘保存。4,6,1.2样品应及时分析,资料应及时轻理。4.6.1.3样品分析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航空遥感等资料收到后应及时整理和解释,按规定时间提交基础图件及调查报告。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4.6.1.4所有源始资料(包括文字和样品)都应按要求编录,妥善保存。3
DZ/T D247—2009
4. 6,2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
4.6.2.1基础图件编制的格式见附录A。4.6.2.2调查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4.7调查基本程序
调查基本程序应包括:资料收集、设计编写(总体技术设计、年度任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外业调查、资料验收、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验收和资料归挡。5海上调查
5.1导航与定位
5.1. 1一般要求
5.1.1.1采用WGS-84坐标系,球体参数为:长半轴2=6378137
扇率倒数1/f-298.247213563
5.1.1.2作业的时间标准:格林威治时间GMT。5. 1.2导航定位准确度
导航定位准确度按1:1000000比例尺要求:特殊情况测线的最大偏离为测线间距的1/5(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除外)。
5.1.3导航定位信号传感器
导航定位信号传感器一律采用带有串行数据输出口的GPS接收机。5.1.4调查船导航定位的要求
5.1.4.1调查船的导航定位系统必须进行性能测试利稳定性试验。5.1.4.2测定船的定位中心到各测量中心的距离。5.1.5海上作业的导航定位
5.1.5.1准备工作
5.1.5.1.1出航前准备工作应做仪器性能标定。5.1.5.1.2取样器入水及触底时均应记录定位数据,取样器触底时的定位数据为测站站位位置。5.1.5.2航行要求
5.1.5.2. 1 水速测量
作业船速应小于 16 kn(kn 为航行速度“节”,1 节相当 1海里),船不得大转向,修正航向速率不得超过每秒 0. 5°。
5.1.5.2.2多道地震探测
调查船的船速要求在5kn左右;船偏离测线超出范围时应及时修正,修正率不得大于2°/km。5.1.5.2.3浅地层削面和单道地操浅地层剖面和单道地调查要求调查船只勾速、直线持续航行,不得小角度转弯。5. 1.5,2. 4直力测量
作业船速应小于15kn,匀速直线航行,始点提前五分钟上线,船到达测线终点后,继续保持五分钟直线航行后方可转向:船只偏离测线要及时缓慢修正,修正率不得超过每秒0.5°。5.1.5.2.5磁力测量
船速应小于10kn,匀速直线航行;到达测线终点后应按原航向继续航行三分钟方可转向。5.1.5.3导航定位资料
5.1.5.3.1资料记录
原始数据应用磁盘/磁带记录,对用特殊格式记录的数据应转换成公共接受的格式,4
5. 1.5.3.2资料提交
应提交的资料包括:
a)导航定位原始数据盘/带及打印资料;b)作业班报(导航系统班报见附录C.1)c)导航定位技术总结;
d)测线点位图。
5.2海底地形地魏调查
5.2.1调查目的
查明地形地貌待征,为编制地形图,地貌图提供依据。5. 2.2调查对象
利用测深技术对海底表面至海面的深度进行探查,5.2. 3技术要求
5.2.3.1测载布设及工作方法
采用单波束方法时,可与其他的地球物理谢查手段同步进行:采用多波束方法时要求:
a)沿地形走向布设;
b)测线间距应能保证条幅(Swath)有10%的相互重叠:测区内至少布设一条跨越整个测区与多数测线相交的检查线。5.2.3,2测深系统
5.2.3.2. 1单波束測深
a)每个航次测量前应对测深系统各种参数进行测试、检查和校准;b)每航次作业前后应测量换能器吃水深度,以引入吃水变化的改正。5.2.3.2.2多波束测深
DZL/T0247—2009
应对探测仪器的横播参数(RollBias),纵倾参数(PitchBias)每隔半年至少测定一次,并在每a)
个航次(段)正式测量前,至少实测一条往返重复测线以检查确认其数值,其中:横播参数测量中误差<士0.01
-纵倾参数测量中误差<土0.01°,电多经测量中摸差<士0,01°
测量现场必须进行声速剖面测量,并及时记录(见附录C.2),当发现边缘波束与中央波束比对误差超限时(平均海底),需更新声速:每航次作业前后应测量换能器吃水深度,以引人吃水变化的改正。在水深小于200加时,应进行水位改正
d)具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补测:主检测线对比误差超过1%时,
定位中误差超限时:
绘制检查线与主测线深度偏差分布图,当不存在明显系统误差时,计算出不符数值列的标准偏差,其限差应小于水深的2%,超限的点数不得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24%f)定位必须采用差分GPS系统。5.2. 4班报记景
按附录 C. 2 和 C. 3 执行。
5.2,5潮汐改正
水深小于200 m的海区,测深资料应作潮汐改正处理。F
DZ/T 02472009
5.2.6数据预处理
测深记录按成图比例尺要求进行数据网格化处理和清除异常点及换能器吃水深度校正、仪器误差校正、声速校正。
5.3海底底质调查
5.3.1调查目的
查明海底底质的类型、物理和化学特征,调查其分布规律,为编制地质图提供依据。5.3.2调查对象
包括海底以下40cm内沉积物,出露海底的岩石等。5.3.3技术要求
5.3.3.1表层采样
5.3.3.1.1抓斗取样不得少于1kg;箱式取样厚度不小于24cm,插管数不少于5个,袋装样不少于2袋(每袋约2kg)。拖网岩石样的重量不少于2kg:5.3.3.1.2样品提升到甲板后应立即测温。5,3.3.2桂状来样
5.3.3.2.1振动活塞样长度≥3m,有缆重力柱状样长度,泥质底>150cm,砂质底>50cm,活塞柱状样长度>3m。
5.3.3.2.2采样的塑料套管应编号并标出定向标志。样品出水后应立即测温。5.3.3.3海底浅层钻探
5.3.3.3.1井深应大于100m,如钻遇基岩即可终孔5.3.3.3.2岩芯管内径不小于69mm。5.3.3.3.3钻进时必须用衬管芯。5.3.3.3.4岩芯采率砂质层应达到45%,泥质层70%。5.3.3.3.5进尺50拍及终孔时必须进行钻并校正,并深误差必须小于3%,孔深50m时孔斜<1°120 m时<2°。
5.3.3.4底质样品的现场描递
5.3.3.4.1样品从海底采至船甲板,应立即进行现场描述。5.3.3.4.2沉积物描述内容必须包括:号性,土质,杂质,颜色、气味,度、度,粒度,分选性,构造等。岩石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成分和岩性特征等。5.3.3.4.3样品现场描述项自和内容应简单明了并表格化.内容按附录C中C.4和C.5给出的要求,描述记录一律用铅笔书写。
5.3.3.4.4沉积物应按附录D命名。5.3.3.5现场测试分析
应包括pH、Eh值、Fe+/Fea+比值以及相对密度(比值)、天然密度等。5.3.3.6样品保存
样品必须密封、标识并录入表内。柱状样品的顶底位置不可颠阎,样品虚低温华救保荐。5.4海底浅属沉积物的地球物理调查5. 4. 1 调查目的
查明海底以下浅层沉积结构、断裂、岩体产状、浅层气、泥底辟、地层不整合等,为阐述浅层地质现象提供依据。
5.4.2调查对象
浅层地质体及相互关系。
5.4.3技术要求
5.4.3.1一般要求
按探测深度及分辩率的不同,分为浅地层剖面、单道地展两种手段。根据工区的作业情况选择最佳6
DZ/T 0247—2009
的工作参数,并如实在班报上填写清楚(见附录C.6和附录C.7)。作业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的调查手段均要求与导航定位进行同步作业并标识清楚与导航定位的对应关系。
5.4.3.2典体技术指标
5.4.3.2.1浅地层面
a)探测深度不小于海底以下30m;b)探测分辨率应达30cm-50cm
剖面记录的地层反射信号连贯清晰;连续开测不能大于1000m,系计溺测不大于整条测线e
的10%。
5.4. 3.2. 2单道地
探测记录深度陆架区要求海底面以下(垂直>300m,陆坡和海盆区要求海底面以下100ma)
b):探测分辨率应达3 m~5 ms
C)数据应同时进行纸记录和盘(带)记录,盘(带)记录数据格式应可转换为SEG-Y格式:d)记录的地层反射信号应连贯清晰:连续漏测不能大于1000m,累计漏测不大于整条测线的6%。
5.5新生代沉积盆地调变
5.5.1调查目的
对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前景进行评价,为编制矿产图提供依据。5.5.2调查对象
5.5.2.1沉积地层调查
基本查明沉积厚度、分布范围及时代属性。5.5.2.2沉积盆地调查
5.5.2.2.1盆地范围、地层厚度变化及构造单元划分。5.5.2.2.2盆地性质、类型、基底。5.5.2.2.3成盆时代,盆地形成演化史。5.5.3技术要求
5.5.3.1调查手段及一般要求
主要调查手段是多道地,工作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调查时要求与导航定位进行同步作业。
5.5.3.2要求
作业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6地质构造调查
5.6. 1 调查目的
调查断裂、岩浆活动,建立地机地层、区域构造格架和划分构造单元,编制构造图。5.6.2调查对象
5.6.2.1断裂构造
按形成时间、断裘性质、分布范围及延伸、切谢深度、规模大小对断层进行系统分类研究,重点应渊查以下内容:
断层性质类型;
b)断裂带性质类型:
断层的位移及断距;
断裂活动的时代世序。
DZ/T 0247—2009
5.6.2.2岩浆岩和火山岩
调查内容应包括:
a)岩体产状及形成深度的确定;b)类型及时代的确定;
c)岩浆岩和火山岩与成矿关系。5.6.3调查手段及技术要求
包括地、重力、磁力测量等综合物探方法和表层、柱状取样及层钻探等方法。5.6.3.1多道地震测量
5.6.3.1.1探测深度:海底面以下(垂直)1000m以上。探测记录分辨率:15m~20m。
5.6.3.1.2
5.6.3.1.3采取等距离放炮,定位炮号应与地档号相对应。5.6.3.1.4上线前应使电缆拉直,到达测线终点后,应延长半个排列长度5.6.3.1.5班报记录按附录C.8。5.6.3.2海洋道力测量
5.6.3.2.1海洋重力测量准确度以主、联络测线相交点的测量差值计算均方根值作为衡望依据。5. 6. 3. 2. 2
空间异常均方根差不得大于2 mGal~4mGal。5.6.3.2.3主测线(面)垂直区域地质土要构造线方向,联络测线垂直于主测线。5.6.3.2.4相邻图幅,前后航次或不同仪器测量的结合部婴有检查测线或重复测线。5.6.3.2.5班报记录见附录C.9。5.6.3.3海洋磁力测量
5.6.3.3.1海洋磁力测量精确度以主、联络测线相交点的测量差值的均方根值作为衡量依据。5.6.3.3.2海洋磁力测量的误差是多项因素的综合误差,它包括测量仪器误差、导航定位误差、磁响、地磁目变校正及地磁正常场校正的误差。均方根差为≤4五T,误差分配真体如下:仪器测量误差≤2T,导航定谢量误差≤21T,船磁影呵误差≤1五,日变校正误差≤2 nT,正常场校正≤1 nT。5.6.3.3.3主测线垂直于区域地质构造走向,联络测线垂直于主测线。5.6.3.3.4班报记录见附录C.9。5.7海洋环境地质调查
5. 7. 1调查目的
初步查明测区地质环境因素和灾害地质因素,为编制环境地质因素图提供依据。5.7.2调查对象
5.7.2.1地质环境因紊调查
内容应包含:
a)近海底质污染类型及分布规律;b)不良环境地质因素;
c)永动力条件、地质环境因素和地质环境评价。5.7.2.2地质灾害调囊
内容应包括:
灾害环境地质因素,
地质灾害类型:
c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5.7.3调查技术及要求
多波东探测技术:商分辩单道测量,多道地展测量:工程地质浅钻和地质取样等。其作业程序和精8
度要求可按照各自的调查技术标准执行。5.8海底矿产资源调查
5.8.1调查目的
DZ/T 0247—2009
5.8.1.1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预测矿产资源远点区(带)。
5.8.1.2根据实测和收集的资料,编制矿产图。5. 8, 2 调查对象
5.8.2.1石油天然气资源
以沉积盆地为单位通过地层盆地的边界,地层厚度、主要地层界面,分析地质构造特征、油气地质条件,综合解释进行评估。
5.8.2.2固体矿产
基本了解海底金履与非金属矿产的种类、分布并进行资源评估和成矿远景预测。5.8.2.2.1滨海砂矿
应调查的主要矿种包括:锆石、钛铁矿、独居石、磷亿矿、石、磁铁矿、金红石、铬铁矿、石英砂、砾、锯镇铁矿和自然金等。
5.8,2.2.2浅海矿产资源
包括海绿石、油页岩及煤等。
5.8.2.2.3半深海及深海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富钻结壳、磷块岩、重晶石及热液硫化物、深海软泥等。5.8.3技术要求
可按照各自的调查技术标准执行。6实验分析
6.1分析对象及分析项目的选择
6.1.1分析对象
应包括,沉积物、岩石和矿石。6.1.2分析项目的选择
6.1.2.1选择原则
应根据各个对象的特点和调查要求选择分析项目。6.1.2.2分析项目
主要应包括:
沉积物涂片监定、碎屑矿物鉴定、粘土矿物鉴定、粒度分析、微体古生物鉴定、古地磁测试(钻孔岩心)、岩石薄片鉴定、年龄测定、矿石光薄片鉴定、化学成分分析(含沉积物孔隙水化学成分分析)、滨海砂矿矿物鉴定。
6.2沉积物分析
6.2.1样品采集要求
所分析的沉积物样品均需留有副样。柱状沉积物采样时要求一半作为副样保留,一半用于测试。6.2.2沉积物涂片监定
6.2.2.1鉴定样品范围
所有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砂及其以上粒级除外)都应进行沉积物涂片鉴定。6.2.2.2取样及制片要求
6.2.2.2.1取样应防止样品间的相互污染。6.2.2.2.2表层沉积物样品综号应与测站导一致,柱状沉积物及浅钻孔样品取样成保证不同类型的沉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