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DB)】 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30 19:55:21
  • DB50/T287-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50/T 287-2008

  • 标准名称:

    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1-01
  • 实施日期:

    2008-09-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7.4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08-09-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50/T 287-2008 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DB50/T287-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320
备案号:220
方标准
重庆市地
DB50/T287—2008
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报批稿)
2008-08-01发布
2008-09-01实施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0/T287—2008
本规程是为规范重庆市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实现区域内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的集中监测和预警管理,保障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性而编制的。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规程由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出。本规程由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规程起草单位:重庆通信学院、重庆普天庆能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建勇、刘安才、张建华、陈萌、陈华、黄勇、田云飞、冉旭、夏志锋。1范围
DB50/T287--2008
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程本规程界定了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的术语,规定了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要求,监测中心、分中心和监测单元的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下水道及化类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简称监测系统)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8218-2000
GB3836.1-2000
GB3836.2-2000
GB3836.4-2000
GB4208-1993
GB50174-1993
GB50343-2004
HG/T20666-1999
SH3063-1999
3术语和定义
重大危险源辨识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危险源
按国标GB18218-2000规定,本规程中危险源指下水道及化粪池内存在的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危险气体,包括:甲烷和硫化氢。
3.2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浓度进行在线自动监测,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预警和报警的信息网络系统。
3.3监测点
对下水道及化粪池的危险源浓度监测的地点。3.4监测单元
安装于监测点现场的设备,实现对监测点的危险源浓度进行检测,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处理后,传送至监测中心或分中心,同时可接收监测中心或分中心的指令进行相应操作。一般由信息采集单元和信息处理传输单元两部分构成。
3.5信息采集单元
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组成,对监测点的危险源浓度进行信息采集的设备单元。3.6信息处理传输单元
由信息处理和传输单元两部分组成,实现信息采集单元与监测中心或监测分中心信息交互的设备单元。
DB50/T287—2008
3.7监测中心
通过通信网络与监测单元和监测分中心连接,对监测单元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本标准规定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及计算机软件等。3.8监测分中心
执行监测中心的控制命令,并通过通信网络与监测单元连接,对监测单元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本标准规定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及计算机软件等,不向监测系统以外系统提供信息。
3.9报警阅值
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在监测系统中设定的危险源浓度达到危险状态的临界值。3.10预警阈值
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在监测系统中设定的危险源浓度达到预警状态的临界值。3.11月数据漏报率
每月每个监测单元监测数据上报超时次数与本月内规定数据上报次数的比率。4监测系统的组成
4.1监测系统的结构
监测系统由监测中心、监测分中心和监测单元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监测单元由信息处理传输单元和信息采集单元组成。监测系统网络架构见图1。市级数字化
城市管理平台
区(县)数字化
城市管理平台
监测中心
监测分中心
监测单元
信息处理
传输单元
信息采集
监测单元
信息处理
传输单元
信息采集
监测分中心
监测单元
信息处理
传输单元
信息采集
图1下水道及化粪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架构监测系统网络结构允许有以下形式存在:1)一个监测中心与若干监测单元构成独立的监测系统。监测单元
信息处理
传输单元
信息采集
2)一个监测中心通过若干监测分中心与若干监测单元构成独立的监测系统。2
DB50/T287—2008
3)一个监测中心可通过若干监测分中心与若干监测单元联网,并可直接与若干监测单元联网构成独立的监测系统。
4.2监测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关系及要求监测系统通过监测中心与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进行业务交流。遵照附录A规定的数据接口规范,监测系统将数据上传到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支持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调用监测系统数据。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可实现全市各监测中心数据的汇总、检索等。监测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关系见图1。5监测系统的要求
5.1通信网络的要求bZxz.net
通信网络通信可靠、稳定。
5.2监测系统响应时间
在通信网络可靠、稳定的情况下,监测单元每次采集危险源信息至监测中心做出响应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5.3月数据漏报率
月数据漏报率≤102。
月数据漏报率按下列公式计算:RLEAK
式中:
Nmin pm
月数据漏报率;
当月内监测数据上报超时次数:Nor
-×100%
Nmin pm
DATE×24×60
当月内监测数据上报最小次数;DATE——当月的天数;
TsET——系统设置的监测单元数据定时上报时间间隔,单位为分钟(min)。监测中心或监测分中心在接收到监测单元的上报数据结束后的(TsET十5)分钟内没有再接收到上报数据,则认定数据上报超时1次。若以后一直没有接收到上报数据,则每TsT分钟认定数据传输超时1次;若接收到传输数据,则重新开始判断数据传输超时。6监测中心的要求
6.1功能
1)通过通信网络对监测分中心进行管理,也可直接对监测单元进行管理。2)应具备与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交互的接口,数据通信接口规范遵照附录A的规定。
DB50/T2872008
3)应能准确反映各监测点危险源浓度的变化,按预先设定的预警阀值和报警阀值及时预警和报警,具有画面、声光和短信通知等多种预警和报警通知方式,并进行预警和报警的确认。采用数字地图图形界面直观显示各监测点危险源状态。4
具有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并能生成相关的图形和报表。5)
能动态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监测单元,并能实时反映到图形界面中。6
具有权限设置功能,进行授权管理,并记录系统运行维护信息。设备操作记录、报警及确认记录和监测数据备份等资料应能保存1年以上。8
9)具有监测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6.2使用环境
监测中心的机房环境应符合国标GB50174-93和国标GB50343-2004的要求。6.3容量
监测中心应能管理不少于64个监测分中心,直接管理不少于250个监测单元。6.4硬件配置
监测中心主机应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采用不低于以下配置的计算机:CPU2GHz,内存1GB,硬盘160GB。
6.5供电
监测中心主机配备交流不间断供电设备(UPS),在市电供电中断后,主机应能继续工作8小时以上。
7监测分中心的要求
7.1功能
1)通过通信网络接收监测中心的命令,并对监测单元进行管理。与监测中心的数据通信接口规范遵照附录B的规定。
2)汇集所辖区域内所有监测单元的监测数据,并上报监测中心。数据通信接口规范遵照附录C的规定。
3)具有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并能生成相关的图形和报表。4)能动态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监测单元,并能实时反映到图形界面中。5)具有权限设置功能,进行授权管理,并记录系统运行维护信息。6)设备操作记录、报警及确认记录和监测数据备份等资料应能保存1年以上。7)具有监测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7.2使用环境
监测中心的机房环境应符合国标GB50174-93和国标GB50343-2004的要求。7.3容量
监测分中心应能接入不少于250个监测单元。7.4硬件配置
监测中心主机应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采用不低于以下配置的计算机:CPU2GHz,内存1GB,硬盘80GB。
7.5供电
监测分中心主机配备交流不间断供电设备(UPS),在市电供电中断后,主机应能继续工作8小时以上。
8监测单元的要求
8.1信息采集单元
8.1.1测量范围
DB50/T287-2008
检测可燃气体的信息采集单元的测量范围为0~100%LEL(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检测有毒气体的信息采集单元的测量范围为0~3TLV(监测点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值)。8.1.2防爆等级
符合国标GB3836.1-2000、GB3836.2-2000和GB3836.4一2000的要求,并且至少达到IA类电气设备要求。
8.1.3外壳防护等级
符合国标GB4208-1993要求,并达到外壳防护等级IP55。8.1.4防腐等级
按行业标准HG/T20666-1999中第3章和第5章规定,达到防腐等级WF2级。8.1.5适用环境
温度:-10℃~60℃。
湿度:0~99%R.H.。
大气压力:0.85~1.25个标准大气压。供电范围:AC165V~265V。
8.1.6布置原则
1)布置在监测点危险源浓度最大的位置。2)对于生物消化池和沼气净化池,信息采集单元应布置在主反应池检查井口。对于化粪池,信息采集单元应布置在第二格或池容最大的池体检查井口。3)
对于其它设施和部分老旧设施,信息采集单元的布置应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具体情况布置。4)
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信息采集单元,安装于距液面以上0.2m~0.5m的位置。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信息采集单元,安装于距检查井口下方0.5m以内的位6)
8.2信息处理传输单元
8.2.1功能
数据传输方式采用定时上报数据和报警事件发生时立即上报数据两种方式,数据通信接口规范1)
遵照附录C的规定。
2)当检测到危险源浓度超过预警阈值或报警阈值时,系统启动跟踪检测,检测时间间隔为:可燃气体的检测时间为30秒;
有毒气体的检测时间为60秒。
连续检测3次,且均超过预警或报警阅值,则认定为进入预警状态或报警状态,方可向监测中心或监测分中心上报数据。
3)危险源浓度的预警阈值和报警阅值可现场修改,或由监测中心和监测分中心遥控远程修改。按行业标准SH3063-1999中5.3.2规定:一可燃气体的预警阅值≤25%LEL,报警阅值≤50%LEL;有毒气体的预警阈值≤0.5TLV,报警阈值≤1TLV。4)当危险源浓度进入报警状态时,应立即现场报警,并能存储报警记录。8.2.2信号连接和供电
与信息采集单元的信号连接和供电均应符合国标GB3836.4-2000的要求,并且至少达到IIA类电气设备要求。。
8.2.3外壳防护等级
符合国标GB4208-1993要求,并达到外壳防护等级IP44。8.2.4防腐等级要求
按行业标准HG/T20666-1999中第3章和第5章规定,达到防腐等级W级。8.2.5供电
DB50/T287—2008
1)市电供电:AC165V~265V;
2)后备电源供电:12VDC,4小时以上。8.3测量误差
按行业标准SH3063-1999中5.3.3规定:1)可燃气体的测量误差:测量范围为0~100%LEL时,土5%LEL。2)有毒气体的测量误差:测量范围为0~3TLV时,土10%测量值。8.4报警误差
按行业标准SH3063-1999中5.3.3规定:1)可燃气体的报警误差为土25%报警值以内。2)有毒气体的报警误差为土25%报警阀值以内。6
A.1接口概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监测中心与区县数字化管理平台通信数据接口规范DB50/T287—2008
本接入接口说明适用于监测系统和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如下接口:报警信息接收接口: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供,监测系统调用。监测系统检测到监测对象异常产生预警后调用这个接口,将基本信息和预警信息发送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派道信息接收接口: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供,监测系统调用。监测系统派遣专业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时调用这个接口,将基本信息发送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处理信息接收接口: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供,监测系统调用。监测系统收到专业工作人员的处理过程信息时调用这个接口,将基本信息发送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结案信息接收接口: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供,监测系统调用。监测系统对问题进行结案处理时调用这个接口,将基本信息发送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设备状态查询接口:由监测系统提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调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调用这个接口可以查询到监测设备的状态和基本信息。A.2接口实现方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以WebService方式提供接口,接口名称统一使用process,在接口内部根据func进行分支处理,监测系统采用Socket方式提供接口。接口名称:
public CommonResult process(StringSPID, String SPPWD, Stringfunc, String request)参数说明:
StringSPID:SP标识,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分配StringSPPWD:SP密码,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分配Stringfunc:功能名称
Stringrequest:请求字符串
格式如下:







返回值:
CommonResult类。
CommonResult定义:
publicclassCommonResult
public int errorCode = 1;
1/错误代码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