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33/T 372.2-2008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DB)】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9 22:59:58
- DB33/T372.2-2008
- 现行
标准号:
DB33/T 372.2-2008
标准名称: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01 -
实施日期:
2008-03-25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05.94 KB
替代情况:
替代DB33/372.2-2002

部分标准内容:
ICS67.080
备案号:
浙江省地
方标准wwW.bzxz.Net
DB33/T372.2—2008
代替DB33/T372.2-2002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xberryPart2: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ique2008-02-25发布
2008-03-25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372-2008《无公害杨梅》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72-2008的第2部分。DB33/T372.22008
本部分代替DB33/T372.2-2002《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T372.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引用文件,删去造林树种苗木等级:园地选择中,增加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9℃,光照充足,坡度不宜超过30°,海拔高度浙南可高,浙西北宜低,产地环境应符合DB/372.1-2008要求。在园地规划中将鱼鳞坑改为带状或块状整地。品种中增加桐子杨梅。栽植中苗木质量标准规定改为苗木质量要求表:增加了可在10月上旬~12月中旬裁植,以及也可深栽裁,将嫁接口植入士中:整形修剪中,对自然开心圆头形和疏散分层形整形补充了数字说明;修剪时间增加了生长期修剪方法有环状剥皮、拉枝、摘梢、短截和蔬剪。侧枝修剪,徒长枝修剪和过密枝修剪删改为修剪要点分别有幼树期、初结果期和盛果期修剪:花果量调整修改为花果调控,增加多效唑控梢促花提高着果、蔬花和蔬果;一施肥中修改了幼年树、成年树的施肥量,增加施肥时间、叶面施肥的肥料种类和浓度;不结果、少果、旺树改造方法中,增加环状剥皮,倒贴皮和土施多效唑;一防治原则删去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以营林技术为基础,改为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农业防治中增加冬季清园。生物防治中应用改为提倡使用;表1癌肿病防治增加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和硫酸铜两种药剂。介壳虫类防治增加40%速扑杀乳油,衰蛾类防治增加20%杀灭菊脂乳剂。增加果蝇的防治方法;采收中增加应依品种特征确定采收期、采收时间、方法和分级等。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学会、台州市黄岩区林业特产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白坡、程晓建、龚洁强、陈天霞。1范围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DB33/T372.2—2008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杨梅生产所要求的园地条件、建园、定植、树冠整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杨梅的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GB/T8321(所有部分)
NY/T394-2000
DB33/T372.1-2008
3术语和定义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无公害杨梅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幼树期
从栽植到开始结果的时期。
初果期
从开始结果到有一定经济产量的时期。3.3
盛果期
从有经济产量经丰产稳产阶段,到出现大年和小年,产量开始下降初期的时期。3.4
衰退期
从产量降低到无经济效益时期,植株不能正常结果直至死亡。3.5
从主干上分生出的大枝条。
副主枝
从主枝上分生出的大枝条
从主枝、副主枝和大枝条上分生出有结果和生长功能的枝群。短截
剪去枝梢长度的一部分。
将枝条从基部剪去。
在多年生枝条上短剪。
高接换种
在主干及其以上枝条上进行高位截枝嫁接,更新品种的嫁接方式。4建园
4.1园地选择
4.1.1气候条件
DB33/T372.2—2008
年平均温度15℃~21℃,极端最低温不低于-9℃,≥10℃的有效积温4500℃以上。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000mm以上,初夏果实膨大转色期降水量大于160mm,大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和生产优质果品。4.1.2地形地势
宜在山地栽培,海拔高度800m以下,浙南可高,浙西北宜低,一般以100m~400m为最适宜。坡度25°以下,不宜超过30°。4.1.3土壤
蕨类、杜鹃、松、杉、毛竹、青冈栎等植被生长良好,土层深厚,pH值4.56.5,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红壤或黄壤,忌连作。4.1.4产地环境
应符合DB33/T372.1-2008的要求。4.2园地规划
园地应规划道路系统,种植小区和水保工程,视坡度大小修筑标准化梯田,带状或块状整地,保留周围植被。山顶和陡坡要保留植被,防止水土流失。3
4.3品种选择
DB33/T372.2—2008
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经济性状和地方特色的品种。增加早熟、晚熟和大果型品种。可发展品种有临海早大梅、迟色、桐子杨梅、荠种、丁乔梅、大炭梅、深红种、东魁和晚稻杨梅等。
4.4栽植
4.4.1苗木质量要求
以1年生嫁接苗为好,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苗木质量要求
4.4.2栽植时间
地径(cm)
苗高(cm)
较发达
检疫性病虫害
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萌芽前,选无风阴天栽植为宜。冬季较温暖地区也可在10月上旬至12月中句栽植。
4.4.3栽植密度
依造林地气候、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品种特性而异。株行距有5mX×4m、6m×5m、7mX5m等,每公285株~495株(19株/亩~33株/亩),东魁、晚稻杨梅宜稀,其他可稍密。不宜采用先密后疏栽培方法。
4.4.4:挖穴、施足基肥
定植穴位于梯面外缘1/3处,穴直径为1.0m至1.2m,深0.8m,每穴施栏肥或垃圾肥30kg~50kg或腐熟饼肥5kg~6kg加1kg过磷酸钙为基肥,基肥与土壤拌匀压实,呈馒头形,高接近地表,上覆盖一层表土,待种。4.4.5栽植方法
修剪过长和劈裂根系,苗木中心干嫁接口上留25cm30cm处短截并摘除部分叶片。干旱年份和地区及长途运输苗木,宜全部摘除叶片。种时根系应舒展,不能触及肥料,覆细土、压实。苗木嫁接口露出地表,干旱天气要浇足水。天气和土壤干燥地区,可在嫁接口上部培土高10cm~15cm,待发梢成活后扒开培士;也可深栽,将嫁接口植入土中10cm左右。4.4.6配置雄株
无野生杨梅的新区,应搭配1%~2%的雄株,并根据花期风向和地形确定雄株位置。5整形修剪
5.1整形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生长旺盛和枝条直立性强品种宜用疏散分层形。5.1.1自然开心圆头形
主干高30cm~40cm,配置方位角120°的主枝3个,主枝间距20cm~30cm,分枝基角4
DB33/T372.2—2008
45°~50°,各主枝上不同方位配置副主枝3个,主枝和副主枝上视空间情况适当配置侧枝,5.1.2疏散分层形
适用于东魁、晚稻杨梅和零星抓立树。干高35cm~45cm,有中心主干,主枝分层,第一层3个主枝,基角45°~50°,第二层2个主枝,层间距1.0m~1.1m,各主枝相互错开并保持一定间距,树形完成时,中心主千延长枝剪去或扭向一边作为侧枝。5.2修剪时间
分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在4月9月,除挂果期外都可进行,修剪方法有环状剥皮、拉枝、摘梢、短剪和疏删等。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翌年3月中旬。5.3修剪要点
5.3.1幼树期
以轻剪为主,选留培养好主枝、副主枝和侧枝,保持各级骨干枝应有的角度和从属关系,合理配置枝群,促进树冠形成。5.3.2初结果期
继续选择和培养各级骨干枝上延长枝,扩展树冠。合理配置和调控营养枝及结果枝,侧枝去强留弱,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保持适量结果。控制徒长枝、回缩衰弱枝,防止侧枝早衰。
5.3.3盛果期
剪去树冠上部直立枝和强枝,保持树冠开心形,光照充足。蔬除密生枝,回缩衰退枝部分侧枝上果枝短剪,促发预备枝,调节生长结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结果。疏除或短剪徒长枝,促进分枝,填补树冠空缺。5.3.4上强下弱树修剪
中心主干生长旺盛,可利用去强留弱进行“换头”,使中心主于曲线上升。若是树冠上部粗,强枝过多,可疏除强枝2个~3个,实行树冠“开天窗”,同时删除密生枝并进行去强留弱和回缩修剪。
5.3.5衰退树更新修剪
早期衰退树宜采用“轮换更新”,分2年至3年回缩骨千枝;严重衰退树,则应采用一次性更新,将主干和主枝全部短截到有新枝发生的部位,发枝后选留强枝重新形成树冠。6花果调控
6.1多效唑控梢促花
仅限用于5年至6年生以上生长过旺、无花和少产树,土施在10月至翌年3月进行,视品种和树势每平米树冠投影面积施15%多效唑1克~2克,不可多次使用。成年结果树禁用。叶面喷施在春梢或夏梢5cm左右,喷布15%多效唑200倍至300倍液。6.2提高着果率
盛花至谢花期喷布15mg/kg至30mg/kg赤霉素。旺长树不施氮,增施钾和磷肥。5
6.3疏花
DB33/T372.2—2008
花枝、花芽过量树,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适量剪去花枝,疏删密生、纤细、内膛小侧枝,减少花量。少部分结果枝短剪促进分枝6.4疏果
东魁、大炭梅、桐子杨梅等大果型、高价值品种,可推广人工疏果。疏果2次3次,分别在盛花后20天果径约0.5cm和谢花后30天~35天果径1.0cm时进行,疏去密生果、劣果和小果,6月上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再疏果定位。每果枝留1个~4个,平均2个。大年,树冠上部多疏;小年,树冠上部多留果。7土壤管理
7.1中耕除草
7.1.1幼龄树
在树盘直径1m~1.5m内清除灌木、杂草,一年浅耕松土2次~3次,夏季伏旱前地面覆草防旱。
7.1.2成年树
较平坦园地用“清耕法”,3月中旬前结合土壤改良进行翻主,采果前清除树冠下杂草,采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无杂草状态。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时清除杂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仅在采收前割去树冠下草类以便采收7.2扩穴培土
定植后第二年起,每年10月间,结合施肥向外扩穴。成年园秋冬季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层。
7.3套种
幼树期可利用行间隙地种植叶、果类蔬菜或药材等低秆作物,禁止种植攀延类蔓性植物。也可套种印度豇豆,乌豇豆,印尼绿豆等夏季绿肥,以及光叶紫花苕子、黄花首猎等冬季绿肥,改良土壤。
8施肥
8.1肥料种类
按NY/T394-2000中的5.1.2规定选择肥料种类。8.2施肥量及时间
8.2.1基肥
秋冬施基肥用腐熟栏肥、堆肥或饼肥。幼龄树株施饼肥1kg~3kg,初果树株施栏肥15kg~20kg加焦泥灰10kg;成年结果树株施栏肥30kg或堆肥40kg或饼肥4kg~5kg8.2.2幼龄树
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3.5,结果后减少氮肥,增施钾肥。每年施速效性肥1~2次,分别在3月和6月上旬,株施尿素或复合肥0.1kg~0.3kg,随树龄逐年增加。4~5年6
生树每株增施过磷酸钙0.05kg~0.1kg。8.2.3成年树
DB33/T372.2—2008
结果树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5,全年施肥2次,分别在2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采果后施用,第一次株施尿素0.1kg0.3kg、硫酸钾0.5kg或焦泥灰15kg~20kg,第二次株施尿素0.2kg,硫酸钾0.2kg~0.5kg。磷肥隔1年~2年施用一次,用量0.1kg~0.15kg,小年树可不施或少施。不要单施氮肥、磷肥及过量施磷肥。8.3施肥方法
8.3.1土壤施肥
幼龄树以主干为中心盘状施肥,树盘大小与树冠相当,内浅外深,深约20cm~30cm,也可用环状沟施肥。
成年树可用条沟、环状沟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深20cm~40cm。栏肥、堆肥宜深,化肥可浅,施后覆土。可结合冬季翻土,采用全园撒施肥料后翻埋入土。几种施肥方法可轮换使用。
8.3.2叶面施肥
树冠叶面喷洒使用的肥料种类、浓度和时间,依喷施目的和环境而异。用于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在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果实采摘前40天应停止叶面施肥。
8.4缺硼树施肥
8.4.1范围
土壤缺硼易引发梢枯病,表现为叶小、新梢簇生、顶芽死亡、梢顶枯萎、落叶。多发生在树冠顶部或部分枝条上,也可全株发病。8.4.2防治方法
株施硼砂50g~100g,施后隔2年~3年再施用:也可叶面喷洒0.2%硼砂溶液,在花芽萌动至开花期,喷洒1次~2次,须连年喷施。9高接换种
9.1范围
适用于低产、品质不良的杨梅园改造,或实生树和品种结构调整。砧树树龄宜15年生以下,树龄小,高接易成活。
9.2时间和方法
适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采用切接和皮下接为主,也可用劈接。接位宜低勿高,砧枝断面直径3cm~5cm为宜。砧木接位下端留一裂缝以便排出砧木树液,或在树上留一枝条作引水枝。每株树嫁接口数随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3个~15个,每砧枝嫁接1个~2个穗条。成活后,新梢长25cm左右摘心,促进分枝,留好骨于枝的延长枝,早日形成树冠成年树干径超过25cm以上,需提前短截大枝,重新发枝,待2年~3年枝条粗度在7
2cm以上时再行高接。
10不结果、少果旺树改造
10.1范围
不结果或低产旺树。
10.2方法
10.2.1调整树冠结构
DB33/T372.2—2008
删除树冠上部直立性大侧枝,开出“光路”。去强留弱,去直留斜,疏去密生枝,树冠上部多疏剪,中下部宜轻剪。大枝实行环状剥皮、倒贴皮。10.2.2控制施肥或其他措施
多施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氮肥,结果后适施氮肥。夏末秋初,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深沟30cm~40cm施行断根。土施多效唑,11密植园改造
11.1范围
每公顷600株(40株/亩)以上,树冠交叉重叠,光照不足,内膛枝、下部枝大量枯死,光秃,产量下降的园地。
11.2方法
每公项保留330株~405株(22株/亩~27株/亩)。移植树在移植前2年~3年先回缩主枝的延长枝,疏除和回缩大侧枝,保留小侧枝继续结果,让出空间,改善永久树光照。移栽时大枝在1.5m~2.0m处短截,并删除小侧枝,于3月上旬稍带土移植。成活后疏除过密枝,留好延长枝培养树冠。
12病虫害防治
12.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增强杨梅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将防治病虫为害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减少对环境污染,促进杨梅的可持续经营12.2营林防治
12.2.1应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12.2.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12.2.3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12.3物理防治
12.3.1利用害虫趋光、趋色、趋味等特性,在成虫期进行诱杀。12.3.2对尺,蓑蛾类采用人工捕杀幼虫、卵块和虫茧,12.4生物防治
DB33/T372.22008
12.4.1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如BT、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12.4.2注意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如飘虫、寄生蜂、食蚜蝇等,防治蚜虫等害虫。12.5化学防治
12.5.1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12.5.2化学农药使用按GB4825或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严禁在果实采收前40天喷施任何药剂。
主要病虫防治方法见表2
表2杨梅主要病虫害和防治
病虫害名称
杨梅癌肿病
杨梅褐斑病
杨梅干枯病
杨梅根腐病
油桐尺蛾
杨梅卷叶蛾类
(小黄卷叶蛾等)
介壳虫类
(杨梅柏牡蛎等)
为害部位
为害枝干,病部形成大小
不二粗糙木栓化的肿癌,其上
小枝枯死,严重者全株死亡。
为害叶片,引起大量落
叶。叶片病斑上有灰黑色,黑
色小点。
为害枝干,枝干病部呈现
带状凹陷病斑。布满黑色小
点,病斑深入木质部,上部枝
干枯死。
为害根系,造成烂根,导
致枝叶枯菱,全株死亡。
一年发生2代~3代,为
害叶片,严重时被食光。
一年发生4代~5代,幼
虫为害嫩叶,卷缩成虫苞,严
重时新梢一片焦枯。
一年发生2代,群集在3
年生以下枝条和叶片主脉周
围及叶柄上为害,叶枯死早
落,严重时一片枯黄。
防治方法
1、3月~4月份刮除病斑并涂50倍“402\抗菌剂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倍~10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
2、抽梢前剪除病枝、烧毁。
3、加强管理,增施钾肥和有机肥1、未结果树在5月下旬句以及7月上旬各喷次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
2、5月上旬和采果后各喷一次1:2:200波尔多液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早期刮除病斑涂抗菌剂“402”50倍液。2、清除病死枝。
多菌灵和托布津每株施0.25kg~0.5kg,拌匀后撤施在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15cm~30cm深土中。
未结果树在5月下旬1代幼虫出现时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至8月中句2代虫喷20%氰戊菊酯2000倍~2500倍液1次~2次。
4月上旬喷50%杀螺松乳油1000倍液,未结果树在5月中下旬2代虫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后3、4代虫再喷上述药剂。未结果树在5月中下旬1代若虫出壳高峰期喷40%杀扑磷2500倍~3000倍液,7月下句和8月中旬连续喷上述药剂或40%速扑杀乳油1500倍~2000倍液2次防2代若虫。9
杨梅蓑蛾类
(大黄蛾等)
果蝇类
13采收
13.1采收时期
表2(续)
年发生1代~2代,为
害新梢叶和一年生枝皮层、木
质部。
一个世代历时4天一7天,
为害成熟果实。
DB33/T372.2—2008
幼虫孵化盛期和幼龄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或20%杀火菊酯乳剂2000倍液。
栋除地上落果和烂果:5月中下旬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减少地上虫口:果实成熟期,用1.82%胺氯菊脂熏烟剂按1:1兑水熏杀成虫: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配成诱饵诱杀成虫杨梅成熟和采收时期因品种和产地而异,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应依品种特征加以确定,乌杨梅类以果实由红转紫或紫黑;红杨梅类果色转深红或紫红;白杨梅类果色呈白色水晶状采收为宜。同一树果实成熟先后不一,要分期分批采收,多时每天一次,少则隔天一次,随熟随采。宜清晨或晚采摘,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13.2采收方法
手工采摘,用三指握果柄,果实悬于手心,连柄摘下,边采收边分级。摘熟留“青”,轻采轻放轻挑,不应用击落或摇落法。选用可盛3kg~5kg的浅果篮(框)装放,盛器底部及四周垫以清洁蕨类枝叶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
浙江省地
方标准wwW.bzxz.Net
DB33/T372.2—2008
代替DB33/T372.2-2002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xberryPart2: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ique2008-02-25发布
2008-03-25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372-2008《无公害杨梅》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72-2008的第2部分。DB33/T372.22008
本部分代替DB33/T372.2-2002《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T372.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引用文件,删去造林树种苗木等级:园地选择中,增加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9℃,光照充足,坡度不宜超过30°,海拔高度浙南可高,浙西北宜低,产地环境应符合DB/372.1-2008要求。在园地规划中将鱼鳞坑改为带状或块状整地。品种中增加桐子杨梅。栽植中苗木质量标准规定改为苗木质量要求表:增加了可在10月上旬~12月中旬裁植,以及也可深栽裁,将嫁接口植入士中:整形修剪中,对自然开心圆头形和疏散分层形整形补充了数字说明;修剪时间增加了生长期修剪方法有环状剥皮、拉枝、摘梢、短截和蔬剪。侧枝修剪,徒长枝修剪和过密枝修剪删改为修剪要点分别有幼树期、初结果期和盛果期修剪:花果量调整修改为花果调控,增加多效唑控梢促花提高着果、蔬花和蔬果;一施肥中修改了幼年树、成年树的施肥量,增加施肥时间、叶面施肥的肥料种类和浓度;不结果、少果、旺树改造方法中,增加环状剥皮,倒贴皮和土施多效唑;一防治原则删去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以营林技术为基础,改为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农业防治中增加冬季清园。生物防治中应用改为提倡使用;表1癌肿病防治增加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和硫酸铜两种药剂。介壳虫类防治增加40%速扑杀乳油,衰蛾类防治增加20%杀灭菊脂乳剂。增加果蝇的防治方法;采收中增加应依品种特征确定采收期、采收时间、方法和分级等。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学会、台州市黄岩区林业特产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白坡、程晓建、龚洁强、陈天霞。1范围
无公害杨梅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DB33/T372.2—2008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杨梅生产所要求的园地条件、建园、定植、树冠整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杨梅的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GB/T8321(所有部分)
NY/T394-2000
DB33/T372.1-2008
3术语和定义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无公害杨梅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幼树期
从栽植到开始结果的时期。
初果期
从开始结果到有一定经济产量的时期。3.3
盛果期
从有经济产量经丰产稳产阶段,到出现大年和小年,产量开始下降初期的时期。3.4
衰退期
从产量降低到无经济效益时期,植株不能正常结果直至死亡。3.5
从主干上分生出的大枝条。
副主枝
从主枝上分生出的大枝条
从主枝、副主枝和大枝条上分生出有结果和生长功能的枝群。短截
剪去枝梢长度的一部分。
将枝条从基部剪去。
在多年生枝条上短剪。
高接换种
在主干及其以上枝条上进行高位截枝嫁接,更新品种的嫁接方式。4建园
4.1园地选择
4.1.1气候条件
DB33/T372.2—2008
年平均温度15℃~21℃,极端最低温不低于-9℃,≥10℃的有效积温4500℃以上。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000mm以上,初夏果实膨大转色期降水量大于160mm,大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和生产优质果品。4.1.2地形地势
宜在山地栽培,海拔高度800m以下,浙南可高,浙西北宜低,一般以100m~400m为最适宜。坡度25°以下,不宜超过30°。4.1.3土壤
蕨类、杜鹃、松、杉、毛竹、青冈栎等植被生长良好,土层深厚,pH值4.56.5,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红壤或黄壤,忌连作。4.1.4产地环境
应符合DB33/T372.1-2008的要求。4.2园地规划
园地应规划道路系统,种植小区和水保工程,视坡度大小修筑标准化梯田,带状或块状整地,保留周围植被。山顶和陡坡要保留植被,防止水土流失。3
4.3品种选择
DB33/T372.2—2008
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经济性状和地方特色的品种。增加早熟、晚熟和大果型品种。可发展品种有临海早大梅、迟色、桐子杨梅、荠种、丁乔梅、大炭梅、深红种、东魁和晚稻杨梅等。
4.4栽植
4.4.1苗木质量要求
以1年生嫁接苗为好,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苗木质量要求
4.4.2栽植时间
地径(cm)
苗高(cm)
较发达
检疫性病虫害
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萌芽前,选无风阴天栽植为宜。冬季较温暖地区也可在10月上旬至12月中句栽植。
4.4.3栽植密度
依造林地气候、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品种特性而异。株行距有5mX×4m、6m×5m、7mX5m等,每公285株~495株(19株/亩~33株/亩),东魁、晚稻杨梅宜稀,其他可稍密。不宜采用先密后疏栽培方法。
4.4.4:挖穴、施足基肥
定植穴位于梯面外缘1/3处,穴直径为1.0m至1.2m,深0.8m,每穴施栏肥或垃圾肥30kg~50kg或腐熟饼肥5kg~6kg加1kg过磷酸钙为基肥,基肥与土壤拌匀压实,呈馒头形,高接近地表,上覆盖一层表土,待种。4.4.5栽植方法
修剪过长和劈裂根系,苗木中心干嫁接口上留25cm30cm处短截并摘除部分叶片。干旱年份和地区及长途运输苗木,宜全部摘除叶片。种时根系应舒展,不能触及肥料,覆细土、压实。苗木嫁接口露出地表,干旱天气要浇足水。天气和土壤干燥地区,可在嫁接口上部培土高10cm~15cm,待发梢成活后扒开培士;也可深栽,将嫁接口植入土中10cm左右。4.4.6配置雄株
无野生杨梅的新区,应搭配1%~2%的雄株,并根据花期风向和地形确定雄株位置。5整形修剪
5.1整形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生长旺盛和枝条直立性强品种宜用疏散分层形。5.1.1自然开心圆头形
主干高30cm~40cm,配置方位角120°的主枝3个,主枝间距20cm~30cm,分枝基角4
DB33/T372.2—2008
45°~50°,各主枝上不同方位配置副主枝3个,主枝和副主枝上视空间情况适当配置侧枝,5.1.2疏散分层形
适用于东魁、晚稻杨梅和零星抓立树。干高35cm~45cm,有中心主干,主枝分层,第一层3个主枝,基角45°~50°,第二层2个主枝,层间距1.0m~1.1m,各主枝相互错开并保持一定间距,树形完成时,中心主千延长枝剪去或扭向一边作为侧枝。5.2修剪时间
分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在4月9月,除挂果期外都可进行,修剪方法有环状剥皮、拉枝、摘梢、短剪和疏删等。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翌年3月中旬。5.3修剪要点
5.3.1幼树期
以轻剪为主,选留培养好主枝、副主枝和侧枝,保持各级骨干枝应有的角度和从属关系,合理配置枝群,促进树冠形成。5.3.2初结果期
继续选择和培养各级骨干枝上延长枝,扩展树冠。合理配置和调控营养枝及结果枝,侧枝去强留弱,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保持适量结果。控制徒长枝、回缩衰弱枝,防止侧枝早衰。
5.3.3盛果期
剪去树冠上部直立枝和强枝,保持树冠开心形,光照充足。蔬除密生枝,回缩衰退枝部分侧枝上果枝短剪,促发预备枝,调节生长结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结果。疏除或短剪徒长枝,促进分枝,填补树冠空缺。5.3.4上强下弱树修剪
中心主干生长旺盛,可利用去强留弱进行“换头”,使中心主于曲线上升。若是树冠上部粗,强枝过多,可疏除强枝2个~3个,实行树冠“开天窗”,同时删除密生枝并进行去强留弱和回缩修剪。
5.3.5衰退树更新修剪
早期衰退树宜采用“轮换更新”,分2年至3年回缩骨千枝;严重衰退树,则应采用一次性更新,将主干和主枝全部短截到有新枝发生的部位,发枝后选留强枝重新形成树冠。6花果调控
6.1多效唑控梢促花
仅限用于5年至6年生以上生长过旺、无花和少产树,土施在10月至翌年3月进行,视品种和树势每平米树冠投影面积施15%多效唑1克~2克,不可多次使用。成年结果树禁用。叶面喷施在春梢或夏梢5cm左右,喷布15%多效唑200倍至300倍液。6.2提高着果率
盛花至谢花期喷布15mg/kg至30mg/kg赤霉素。旺长树不施氮,增施钾和磷肥。5
6.3疏花
DB33/T372.2—2008
花枝、花芽过量树,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适量剪去花枝,疏删密生、纤细、内膛小侧枝,减少花量。少部分结果枝短剪促进分枝6.4疏果
东魁、大炭梅、桐子杨梅等大果型、高价值品种,可推广人工疏果。疏果2次3次,分别在盛花后20天果径约0.5cm和谢花后30天~35天果径1.0cm时进行,疏去密生果、劣果和小果,6月上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再疏果定位。每果枝留1个~4个,平均2个。大年,树冠上部多疏;小年,树冠上部多留果。7土壤管理
7.1中耕除草
7.1.1幼龄树
在树盘直径1m~1.5m内清除灌木、杂草,一年浅耕松土2次~3次,夏季伏旱前地面覆草防旱。
7.1.2成年树
较平坦园地用“清耕法”,3月中旬前结合土壤改良进行翻主,采果前清除树冠下杂草,采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无杂草状态。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时清除杂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仅在采收前割去树冠下草类以便采收7.2扩穴培土
定植后第二年起,每年10月间,结合施肥向外扩穴。成年园秋冬季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层。
7.3套种
幼树期可利用行间隙地种植叶、果类蔬菜或药材等低秆作物,禁止种植攀延类蔓性植物。也可套种印度豇豆,乌豇豆,印尼绿豆等夏季绿肥,以及光叶紫花苕子、黄花首猎等冬季绿肥,改良土壤。
8施肥
8.1肥料种类
按NY/T394-2000中的5.1.2规定选择肥料种类。8.2施肥量及时间
8.2.1基肥
秋冬施基肥用腐熟栏肥、堆肥或饼肥。幼龄树株施饼肥1kg~3kg,初果树株施栏肥15kg~20kg加焦泥灰10kg;成年结果树株施栏肥30kg或堆肥40kg或饼肥4kg~5kg8.2.2幼龄树
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3.5,结果后减少氮肥,增施钾肥。每年施速效性肥1~2次,分别在3月和6月上旬,株施尿素或复合肥0.1kg~0.3kg,随树龄逐年增加。4~5年6
生树每株增施过磷酸钙0.05kg~0.1kg。8.2.3成年树
DB33/T372.2—2008
结果树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5,全年施肥2次,分别在2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采果后施用,第一次株施尿素0.1kg0.3kg、硫酸钾0.5kg或焦泥灰15kg~20kg,第二次株施尿素0.2kg,硫酸钾0.2kg~0.5kg。磷肥隔1年~2年施用一次,用量0.1kg~0.15kg,小年树可不施或少施。不要单施氮肥、磷肥及过量施磷肥。8.3施肥方法
8.3.1土壤施肥
幼龄树以主干为中心盘状施肥,树盘大小与树冠相当,内浅外深,深约20cm~30cm,也可用环状沟施肥。
成年树可用条沟、环状沟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深20cm~40cm。栏肥、堆肥宜深,化肥可浅,施后覆土。可结合冬季翻土,采用全园撒施肥料后翻埋入土。几种施肥方法可轮换使用。
8.3.2叶面施肥
树冠叶面喷洒使用的肥料种类、浓度和时间,依喷施目的和环境而异。用于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在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果实采摘前40天应停止叶面施肥。
8.4缺硼树施肥
8.4.1范围
土壤缺硼易引发梢枯病,表现为叶小、新梢簇生、顶芽死亡、梢顶枯萎、落叶。多发生在树冠顶部或部分枝条上,也可全株发病。8.4.2防治方法
株施硼砂50g~100g,施后隔2年~3年再施用:也可叶面喷洒0.2%硼砂溶液,在花芽萌动至开花期,喷洒1次~2次,须连年喷施。9高接换种
9.1范围
适用于低产、品质不良的杨梅园改造,或实生树和品种结构调整。砧树树龄宜15年生以下,树龄小,高接易成活。
9.2时间和方法
适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采用切接和皮下接为主,也可用劈接。接位宜低勿高,砧枝断面直径3cm~5cm为宜。砧木接位下端留一裂缝以便排出砧木树液,或在树上留一枝条作引水枝。每株树嫁接口数随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3个~15个,每砧枝嫁接1个~2个穗条。成活后,新梢长25cm左右摘心,促进分枝,留好骨于枝的延长枝,早日形成树冠成年树干径超过25cm以上,需提前短截大枝,重新发枝,待2年~3年枝条粗度在7
2cm以上时再行高接。
10不结果、少果旺树改造
10.1范围
不结果或低产旺树。
10.2方法
10.2.1调整树冠结构
DB33/T372.2—2008
删除树冠上部直立性大侧枝,开出“光路”。去强留弱,去直留斜,疏去密生枝,树冠上部多疏剪,中下部宜轻剪。大枝实行环状剥皮、倒贴皮。10.2.2控制施肥或其他措施
多施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氮肥,结果后适施氮肥。夏末秋初,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深沟30cm~40cm施行断根。土施多效唑,11密植园改造
11.1范围
每公顷600株(40株/亩)以上,树冠交叉重叠,光照不足,内膛枝、下部枝大量枯死,光秃,产量下降的园地。
11.2方法
每公项保留330株~405株(22株/亩~27株/亩)。移植树在移植前2年~3年先回缩主枝的延长枝,疏除和回缩大侧枝,保留小侧枝继续结果,让出空间,改善永久树光照。移栽时大枝在1.5m~2.0m处短截,并删除小侧枝,于3月上旬稍带土移植。成活后疏除过密枝,留好延长枝培养树冠。
12病虫害防治
12.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增强杨梅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将防治病虫为害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减少对环境污染,促进杨梅的可持续经营12.2营林防治
12.2.1应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12.2.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12.2.3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12.3物理防治
12.3.1利用害虫趋光、趋色、趋味等特性,在成虫期进行诱杀。12.3.2对尺,蓑蛾类采用人工捕杀幼虫、卵块和虫茧,12.4生物防治
DB33/T372.22008
12.4.1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如BT、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12.4.2注意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如飘虫、寄生蜂、食蚜蝇等,防治蚜虫等害虫。12.5化学防治
12.5.1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12.5.2化学农药使用按GB4825或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严禁在果实采收前40天喷施任何药剂。
主要病虫防治方法见表2
表2杨梅主要病虫害和防治
病虫害名称
杨梅癌肿病
杨梅褐斑病
杨梅干枯病
杨梅根腐病
油桐尺蛾
杨梅卷叶蛾类
(小黄卷叶蛾等)
介壳虫类
(杨梅柏牡蛎等)
为害部位
为害枝干,病部形成大小
不二粗糙木栓化的肿癌,其上
小枝枯死,严重者全株死亡。
为害叶片,引起大量落
叶。叶片病斑上有灰黑色,黑
色小点。
为害枝干,枝干病部呈现
带状凹陷病斑。布满黑色小
点,病斑深入木质部,上部枝
干枯死。
为害根系,造成烂根,导
致枝叶枯菱,全株死亡。
一年发生2代~3代,为
害叶片,严重时被食光。
一年发生4代~5代,幼
虫为害嫩叶,卷缩成虫苞,严
重时新梢一片焦枯。
一年发生2代,群集在3
年生以下枝条和叶片主脉周
围及叶柄上为害,叶枯死早
落,严重时一片枯黄。
防治方法
1、3月~4月份刮除病斑并涂50倍“402\抗菌剂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倍~10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
2、抽梢前剪除病枝、烧毁。
3、加强管理,增施钾肥和有机肥1、未结果树在5月下旬句以及7月上旬各喷次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
2、5月上旬和采果后各喷一次1:2:200波尔多液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早期刮除病斑涂抗菌剂“402”50倍液。2、清除病死枝。
多菌灵和托布津每株施0.25kg~0.5kg,拌匀后撤施在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15cm~30cm深土中。
未结果树在5月下旬1代幼虫出现时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至8月中句2代虫喷20%氰戊菊酯2000倍~2500倍液1次~2次。
4月上旬喷50%杀螺松乳油1000倍液,未结果树在5月中下旬2代虫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后3、4代虫再喷上述药剂。未结果树在5月中下旬1代若虫出壳高峰期喷40%杀扑磷2500倍~3000倍液,7月下句和8月中旬连续喷上述药剂或40%速扑杀乳油1500倍~2000倍液2次防2代若虫。9
杨梅蓑蛾类
(大黄蛾等)
果蝇类
13采收
13.1采收时期
表2(续)
年发生1代~2代,为
害新梢叶和一年生枝皮层、木
质部。
一个世代历时4天一7天,
为害成熟果实。
DB33/T372.2—2008
幼虫孵化盛期和幼龄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或20%杀火菊酯乳剂2000倍液。
栋除地上落果和烂果:5月中下旬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减少地上虫口:果实成熟期,用1.82%胺氯菊脂熏烟剂按1:1兑水熏杀成虫: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配成诱饵诱杀成虫杨梅成熟和采收时期因品种和产地而异,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应依品种特征加以确定,乌杨梅类以果实由红转紫或紫黑;红杨梅类果色转深红或紫红;白杨梅类果色呈白色水晶状采收为宜。同一树果实成熟先后不一,要分期分批采收,多时每天一次,少则隔天一次,随熟随采。宜清晨或晚采摘,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13.2采收方法
手工采摘,用三指握果柄,果实悬于手心,连柄摘下,边采收边分级。摘熟留“青”,轻采轻放轻挑,不应用击落或摇落法。选用可盛3kg~5kg的浅果篮(框)装放,盛器底部及四周垫以清洁蕨类枝叶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52/534-2007 凤冈锌硒乌龙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