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附条文说明)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05 14:39:58
  • YS5206-200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S 5206-2000

  • 标准名称: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附条文说明)

  • 标准类别: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0-12-12
  • 实施日期:

    2001-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6.94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土木工程>>93.020土方工程、挖掘、地基构造、地下工程
  • 中标分类号:

    工程建设>>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P13工程地址、水文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 页数:

    33页
  • 标准价格:

    17.0 元
  • 出版日期:

    2001-07-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王福 曾韶建
  • 起草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 发布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相关标签:

    工程地质 测绘 规程 条文 说明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程适用于有色冶金工业工程建设的工程的地质测绘。其他行业的同类工作可参照执行。 YS 5206-2000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附条文说明) YS5206-200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YS5206-2000
J98-2001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
2000-12-12发布
2001- 07 0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geological mapping
YS5206--2000
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
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施行日期:2001年7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北京
本规程是根据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色投管字[1998]04号文和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色规字【2000]121号文下达的《岩士工程勘察技术规程》(17项)修订计划,对《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SJ206-88、YBJ5-88)进行修订而成的。本规程共分四章,主要包括:总则、准备工作、现场工作、资料整理。对原规程作了修改和补充主要内容有:1.对遥感判释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修改,删去原第四章的内容,在第三章的3.1节中增加了有条件时“应利用航片、卫片进行测绘”的主要工作程序。
2.将岩溶的测绘一节删去,将这部分内容并入“不良地质现象的测绘”节中。
3.修改了原特殊土及风化岩节的内容,将其整节删去,部分内容分别纳入有关章节。
4.增加了条文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归口管理,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如发现本规程条文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北京市复兴路12号,邮编100038)。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长沙市韶山北路81号,邮政编码410011)负责。本规程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曾昭建王福
1总则
1.0.1为统一工程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确保工程地质测绘的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合理,成果准确可靠,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有色冶金工业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测绘。其他同类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工程地质测绘宜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在详细勘察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1.0.4工程地质测绘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131
2准备工作
2.0.1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研究勘察任务书或勘察纲要,搜集和研究资料,踏勘及编制测绘纲要。2.0.2研究察任务书或勘察纲要时,应重点了解工程的特征及技术要求。
2.0.3搜集并研究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测区范围内及附近的地形图和航片、陆地卫星影像、热红外图像及解译结果。
2测区范围内及附近的地质图、地貌图、构造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地质剖面图及其文字说明。应着重研究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及活动断裂迹象等。
3测区范围内及附近的各种线路桥梁、工业建筑及水利工程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并研究测区内各种土的工程性质及特征,了解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发育程度。4地下水的主要类型、补给来源、理藏深度、排泄条件、变化规律和岩土的透水性、水质分析资料。5区域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蒸发量和降水、量随季节变化规律、地区冻结深度。6水系分布图及水位、流速、流量、流域面积、径流系与动态,洪水淹没范围等。
7当地的建筑经验已有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类型和埋深,采用的承载力,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沉降观测资料等。8当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天于7度时,应搜集了解断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和在历史地震中造成的震害。2.0.4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工作:1根据地形图和地质图,在测区范围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踏132
勘,以不重复的路线穿越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有代表性的地段。
2选择露头良好、岩层层次完整有代表性的地段做实测地质面。
3搜集有关洪水及淹没范围等方面的资料4了解测区的交通、经济、气候、食宿等。2.0.5测绘纲要的内容应包括任务来源与工程特点,测区地理及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任务要求、工作量、测绘范围、测绘方法、测绘精度,应查明的主要问题,拟提交的资料、人员组织及安全措施等。
3现场工作
3.1一般规定
3.1.1工程地质测绘现场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描述与工程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应按即定精度测绘工程地质图。3.1.2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宜按下列要求确定:1
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2工程建设引起的工程地质现象可能影响的范围。3查明测区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单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的邻近地段。
4在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及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宜适当扩天范围。
3.1.3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可根据察阶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工程特点及场地的规模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采用1:50001:25000;1
初步勘察阶段采用1:2000或1:5000;3详细勘察阶段采用1:500或1:1000,当需要解决某一特殊问题时,测绘比例尺应适当放大。3.1.4工程地质测绘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必须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精度。
2工程地质图的精度应与测绘比例尺的精度相适应。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应描绘。对工程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单元体在图面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其实际数据。地质界线误差,建筑地段的应不超过相应比例尺图上的3mm,其他地段应不超过5mm。
3.1.5工程地质测绘宜实测工程地质部面。实测工程地质部面134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比例尺应为测绘平面图的1~5倍。对工程有重要意义的夹层当其小于制图尺寸时可扩大表示或用符号表示。2穿越测区内全部(或主要)地层,面线方面尽量与岩层走向垂直。
3副面线应选择在露头良好,岩层出露齐全,构造简单的地段。当露头不连续或地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时,可适当布置人工露头,亦可在不同地段测量部面,但应保证剖面连接的正确;必要时可在测区外选择能代表测区地层的地段测量部面。4实测部面充许图面误差不大于3mm,测量时在实地沿线应标注编号。
5实测地层岩性剖面时,厚度大于2m的岩层应单独编录。有特殊意义的岩层、标准层、软弱夹层均应单独分层。6实测部面时,应注意标准层的选择和地质单元的划分,尽量系统采集岩石、化石标本,必要时应做鉴定。3.1.6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个地质单元体均应有观测点。观测点应布置在地质构造线、不同时代地层接触带、岩性分界线、标准层、天然及人工部面、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岩溶洞穴、地貌变化处及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处。
2观测点的距离在工程地质图上宜为2~5cm,也可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并结合对工程的影响适当加密或放宽每100cm图面面积内,观测点不应少于4个。3观测点应尽量利用天然和人工露头,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山地工作。3.1.7地质观测点上宜记录下列内容:1点号、日期、地点、天气和工作者;2定位和勾绘草图;
3观测描述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貌形态;135
4绘制素描图、示意图及拍摄照片;5采样。
3.1.8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和勾绘草图应符合下列规定:1定位方法宜根据测绘的阶段、地形地貌及工程的重要性可分别采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及仪器法,对重大及复杂的工程,应采用仪器法。
2地质界限在现场应用铅笔勾绘。各作业组接图部分应统一,镶接图幅时应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地段核实勾绘。3.1.9地质观测点宜按下述要求描述:1描述顺序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其他,对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应详细描述。2必须注意观测点之间的观察,必要时可在现场进行路线描述,并勾绘路线示意图。
3产状表示方法可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但同一工程应统。
4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应用专门的记录本或卡片,观测点应统一编号。
3.1.10素描图、示意图的绘制和照片的拍摄应符合下列规定:1素描图、示意图应突出表示主要的地质内容并注明位置、名称、比例尺及方向;
2拍摄照片时应记录编号、地质点号及其主要地质内容、拍摄方向及参照物标志。
3.1.11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集的标本应有系统性和代表性;2岩石标本的规格--般不小于6cm×4cm×2cm,化石标本应尽可能保持原样,其他试样按有关规定执行:3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编录整理。3.1.12有条件时,应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其主要工作程序应包括下列内容: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或现场踏勘,建立判释标志。2
进行室内判释,编制工程地质略图,确定调查重点。3
实地核对、修改、补充判释内容。对重要的地质点,应刺点记录。
4利用航片制图的地段,将实地核对后的地质调绘资料绘制于有关相片上。
3.2岩土体的测绘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测绘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3.2.1
综合分层并确定地质单元:
测绘各地层的厚度、产状、分布、层序,接触关系及其变化2
规律;
调查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描述各层岩性。
工程地质测绘的分层和地质单元,应根据测绘精度比例尺的要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或岩组的工程地质特性确定。按成因类型和岩组进行分层时应确定各地层的地质时代。3.2.3按地质时代分层应符合下列规定:地质时代的分层最小单位宜根据搜集资料的详细程度确1
2当搜集资料的分层单位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在测区范围内按相对的时代分层。
3.2.4对沉积岩土体,应研究其沉积环境、沉积韵律、层理特征、层面构造及化石,并应调查描述下列内容:1岩性及岩相的特点、颗粒组成及胶结物的成分:2岩层的厚度、产状、层位关系,层间错动及层理,裂隙发育的程度及充填情况:
3泥质、石膏质或钙质的岩石强度及风化程度:4
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和可溶岩的分布范围。137
3.2.5对岩浆岩土体,应研究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序次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并应调查描述下列情况:1侵入岩所处的构造部位,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接触带的特征等。在拟建建筑物区应着重研究侵入体的边缘接触面,平缓的原生节理、岩床、岩墙和岩脉的风化破碎情况及软弱矿物富集带等。bzxZ.net
2喷出岩喷发或溢流的形式,次数及间歇情况,岩性、岩相的分异与变化,原生节理、韵律与层序及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等。在拟建建筑物区,应着重研究喷出岩的喷发间断面(蚀变带、风化夹层、夹泥层、松散的砂砾石层等),凝灰岩及其泥化情况,玄武岩中的熔岩气孔等。
3.2.6对于变质岩,应调查研究变质类型(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混合岩化等)和变质程度,并划分变质带:测定变质岩的产状,确定其原始成分和性质;调查变质岩的节理、劈理、片理、微构造特征。
3.2.7对风化岩与残积土,应根据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研究各带的分布范围、岩性特征、风化程度、风化岩的形态(带状、囊状、夹层状、球状等),水文地质条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3.2.8对第四系地层,应研究其成因类型、颗粒组成、均一性和递变情况:各层所处的地貌单元与地质结构与下伏基岩的关系。在拟建建筑物区,应着重研究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以及人工填土的性质、分布、厚度及延展变化的情况。32.9岩石和土的分类和定名应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现场描述规程》YS5205执行。
3.3地质构造的测绘
3.3.1地质构造的测绘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测区内各构造形迹的分布和形态特征:1
2构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序次及组合关系;13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