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行业标准】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1 20:30:11
  • SN/T2180-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N/T 2180-2008

  • 标准名称: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65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N/T 2180-2008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SN/T2180-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21802008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Toxicokinetics test
2008-09-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03-16实施
TYKAONIKACa-
SN/T2180—2008
本标准修改采用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方法No.417《毒物动力学试验》(1984)。
本标准与OECD化学品测试方法No.417相比,存在以下差异:对OECD化学品测试方法No.417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增加了前言部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江南大学、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园、吕刚、赵琢、丁宇、季学洋、赵青。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SN/T2180—2008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动物、试验方法以及临床观察与结果评价。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4924.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代谢metabolism
外源性化学物在生物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全过程。3.2
毒物代谢动力学
toxicokinetics
定量研究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学科。3.3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外源性化学物由染毒部位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4试验动物
4.1饲养环境
按GB14924.1及GB14925的要求进行4.2动物品、系的选择
可用一种或数种试验动物进行毒物动力学研究。尽可能选用与其他毒理学试验相同的品、系,并能出现受试物典型毒作用的动物。选择试验动物还应考虑到最好能在同一动物身上取得完整的毒-时曲线。一般首选大白鼠,但根据试验研究的需要也可选用其他动物。一般应选用年轻的成年动物。选用啮齿类动物时,试验动物体重的波动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有特殊需要时,可设不同的畜龄组。4.3性别和数量
般对试验动物的性别不作硬性规定,如毒理学研究表明毒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时,应设不同的性别组。一般情况下,雌性动物应选用未产过仔和非妊娠的;一每一试验组不应少于4只动物,在用非啮齿类动物的试验中,动物数量可酌情减少。在研究受试物组织分布等需要处死动物的试验中,开始时试验组的大小应考虑到采样的时间点数和每一时间点需处死的动物数;
一当选用小动物时,为满足采样量,可将处理完全相同的3只~5只动物的生物样品混在一起,1
SN/T2180—2008
作为一个试验点来处理。每一剂量组至少应重复4次。5试验方法
5.1受试物的准备
-TTKAONKAca-
受试物的纯度不应低于98%。如果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受试物,其放射程度不应低于95%,且应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受试物分子的骨架上或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团上。5.2剂量水平
一单次染毒试验至少需要选用两个剂量水平,低剂量水平应低于最大无作用剂量,高剂量水平应能出现毒性作用或引起毒物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但不会引起严重中毒,保证在取得完整的毒时曲线之前动物不会死亡,或不会引起影响试验结果评价的过高死亡率:反复多次染毒时,通常低剂量水平就能满足要求,也可根据需要设置高剂量水平组;一当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受试物染毒时,应考虑到所用剂量中放射性的强度,防止放射性损伤所致的毒物动力学特征的改变
5.3分离和测定方法
对分析测定方法的要求是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最低检出浓度应能达到10-g/mL~10-1g/mL或ng至pg水平),线性范围宽,准确度高(回收率应在75%125%),精密度好(批间变异系数应小于10%)。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受试物时,应根据标记同位素射线的性质建立相应的测定放射活性的方法。放射活性的测定应结合层析等分离技术进行,以了解代谢产物的图谱、生物转化程度和速度,5.4试验步骤
染毒途径要尽可能地与人群实际接触的情况相似,最好选用与其他毒理学试验相同的染毒途径,染毒方式也应尽可能相同。可采用经口、经皮或吸入染毒。若要了解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基本特征或为计算血管外途径染毒吸收程度提供参数,则应经静脉注射染毒;经口染毒可采用灌胃、吞服胶囊、随饲料或饮水饲毒的方式进行,应注意这些不同的方式可能给毒物动力学带来的影响。采用饲毒的方式染毒时应注意剂量的准确度;经皮肤染毒时,应注意染毒面积、染毒密度及实验室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对受试物毒物动力学的影响;
一一吸人染毒时,应尽可能使受试物的实际浓度保持恒定,应控制其日内、日间的变异系数小于20%。
5.5生物样品的采集
应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观察期限,观察期要求长于4.5个t1/2(95%受试物被消除),不应短于3个1/2(87.5%受试物被消除)。准时采样,每一时相的采集时点应大于3个。血样应从动脉采取,总采血量不应超过动物血容量的1/10。尿样采用连续分段集尿法采集,在集尿期中点设采血点,以便计算肾清除率。脏器组织样品应采用放血的方法活杀动物后取。6临床观察与结果评价
6.1血受试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毒物动力学分析6.1.1单次不同剂量染毒
单次不同剂量受试物(或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染毒后,于不同时间测定血浆或全血中受试物浓度(或总放射活性强度),绘制毒-时曲线或半对数曲线,分析速度类型和动力学模型等基本特征,用残数法或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拟合毒-时曲线,计算毒物动力学参数。可选用PCNONLIN或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编制的实用药代动力学程序3P97等在微机上进行拟合和计算。6.1.2低剂量多次重复染毒
低剂量多次重复染毒,于不同时间测定血浆或全血中受试物浓度(或总放射活性强度),与单次染毒2
相比,确定重复染毒时毒物动力学特征。6.1.3单次受试物静脉注射
单次受试物静脉注射常见的毒物动力学模型有:静注一房室模型,见式(1):
静注二房室模型,见式(2):
静注三房室模型,见式(3):
式中:
k、β
kzi、ksi
6.2吸收
X(α-kan)
V.(α-β)
X(k21-)
V.(α-β)
SN/T2180—2008
.(1)
(2)
Xo(ka-β)(ka -P)e-...(3)
X,(kal -a)(α-km) +
X,(kzl o)(k3l -o)。m +)
V,(-α)(-β)
V,(α-α)(α-β)
消除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分(h或min):-t时血毒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单次染毒剂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房室模型的表观分布容积,单位为升每千克(L/kg);V.(α-β)(α-β)
二房室模型中室的表观分布容积,单位为升每千克(L/kg);分布速率常数,单位为每时或每分(h-1或min-1);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的消除速率常数,单位为每时或每分(h-1或min-1);由周室向中室转运速率常数,单位为每时或每分(h-或min-1)。6.2.1经消化道吸收
6.2.1.1一级吸收一级消除模型
经口染毒后,根据血毒-时资料测定受试物经消化道吸收入血的时滞、速度和剂量分数。单位受试物经口染毒常见的是一级吸收一级消除模型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模型见式(4):k.FX。
V(ka-k)Le
式中:
吸收速度常数,单位为每时或每分(h-或min-1);k.
吸收程度(生物利用度);
零级消除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分(h或min)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见式(5):C
k.FX,(α-kz)
V(ka-α)(α-β)
k.FX,(kz1 —β)
V(ka-β)(α-)
吸收程度(可利用的剂量分数)见式(6和式(7):F
(-。)
(t/2)v
(ti/2))av
k.FX,(k。kz)
e,(i-fg
V.(k.-α)(k.-)
.(4)
·(5)
SN/T2180—2008
式中:
HKANiKAca
(7)
同等剂量下静注和非静注时的毒-时曲线下面积,单位为微克小时每毫升(μg·h/mL);
(ti/2)v、(ta/2)nv
6.2.1.2其他观察项目
静注和非静注时的生物半减期,单位为小时或分(h或min)。经口染毒后,观察消化道及其内容物中受试物的动态消除过程,估算受试物经消化道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
动态贯彻经口染毒后肛门静脉、后腔静脉(或颈总动脉)血中受试物或其他代谢产物的浓度确定有无肝脏首过作用及其程度;测定胆汁中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向十二指肠灌人含受试物或其他代谢产物的胆汁后测定血中受试物,确定有无肝-肠循环。6.2.2
经皮肤吸收
经皮肤染毒后,根据血毒-时资料测定受试物经皮肤吸入血的时滞、速度和剂量分数,必要时还需结合皮下注射。单次经皮肤或皮下注射染毒常见的毒物动力学模型也是一级吸收一级消除模型;
动态观察受试物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从体皮肤表面的消失过程、在皮肤的滞留量,研究、估算受试物经皮肤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利用离体皮瓣测定受试物穿透皮肤的能力和速度及在皮肤表面蒸发逸散的速度和程度。6.2.3经呼吸道吸收
测定吸人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受试物的浓度,并根据试验动物的通气量、染毒时间计算呼吸道的吸收率、吸收速度常数或滞留率、滞留速度常数和吸人染毒剂量;根据血毒-时资料用Wagner-Nelson或Loo-Rieglman的吸收百分数-时间作图法分析受试物经呼吸道吸收的速度类型;
根据血毒-时资料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拟合毒-时曲线,计算毒物动力学参数。符合零级吸收一级消除的毒物动力学模型有:零级吸收一级消除一房室模型,见式(8):ke
(etT-D)e
零级吸收一级消除二房室模型,见式(9):CWww.bzxZ.net
式中:
ko(kal-a)(1-e)e-at + ko(β- kai)(1-emV,α(α-β)
Vβ(α-β)
·(8)
k.一零级吸收速度常数(当受试物吸收完全时k.一k.),单位为毫克每于克分[mg/(kg·min)T一分布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分(h或min)。6.3分布
6.3.1靶向分布模型
根据血毒-时资料,测定与分布速度、广度有关的毒物动力学参数,如分布速度常数、表观分布容积等。染毒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剖取各主要脏器组织,测定它们的质量、脏器系数、受试物的浓度。计算毒-时曲线下面积或毒质量-时间曲线下面积。以血液为非靶组织计算各脏器组织的靶向系数、总靶向A
SN/T2180—2008
系数、质量-平均靶向系数或质量-平均总靶向系数,阐明受试物的脏器组织分布特征,寻找富集的脏器组织,探讨它们与靶器官的关系,判断受试物蓄积的程度、广度和持续时间。靶向分布的模型见式(10):te
式中:
t靶向系数;
(AUC)T
(AUC)NT
(AUC)——靶向系数的毒-时曲线下面积,单位为微克小时每升(μg·h/L)。6.3.2其他观察项目
?(10)
被观察的脏器、组织的种类,至少包括:血、心、脑、肝、肾、肺、脾、骨骼肌、脂肪组织和可能的靶器官。对有生殖、胚胎毒性的受试物,还应观察它在生殖器官、胎盘、羊水和胎儿体内的分布特征。取样时点不少于4个;
一一用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定性、定量观察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脏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一需要时,测定受试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6.4生物转化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血、尿、粪、胆汁等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浓缩、分析、测定和鉴定。明代谢产物的结构和代谢途径。6.5消除与排泄
根据血毒-时资料,测定与消除速度有关的毒物动力学参数,如消除速率常数、生物半减期、机体总清除率等;
一染毒后不同时间连续分段收集尿、粪、呼出气·必要时还包括胆汁,测定其中的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量,直到所给剂量的95%已被消除或在上述样品中已检测不到受试物、或检测已长达7d为止。解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和速度;根据血和尿中受试物测定资料,测定肾清除率、肾排泄速率常数等:一必要时,需测定哺乳期授乳动物乳汁中的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了解它们经乳汁排泄的情况。6.6处理结果
用表格形式汇集试验数据,内容应包括不同染毒组每只动物的编号、性别、染毒剂量、体重、染毒前后生物材料中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值(或放射活性强度)等原始数据;计算各剂量组上述测定值的均值及标准差;一画出不同染毒条件下的毒-时曲线;一计算不同染毒条件下与吸收、分布、代谢转化、消除或排泄有关的各项毒物动力学参数一对试验数据、曲线拟合的计算结果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处理;对进行生物转化研究的,给出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提出代谢途径。6.7结果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对受试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吸收速度和程度,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脏器、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特征,生物转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通路,排泄的途径、速度和能力,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的可能性、程度和持续时间作出评价;一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各种毒物动力学参数进行毒理学意义的评价。5
SN/T 2180-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SN/T2180—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
-TKAONIKAca-
8002—081 /NS
印张0.75
字数11千字
2008年11月第一版
:200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9280
定价8.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