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重返未来1999背景故事 重返未来1999官网

时间:2023-06-09 09:20:21 来源:标准下载网 类别:手游攻略

重返未来:1999的主线剧情中第一个故事背景选在爵士时代(Jazz age)的美国,即上世纪二十年代,或者说从一战结束到经济大萧条之前。

一战结束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衰弱,美国反而因为欧洲战场远离本土而没有受到重大打击,大发战争财从债务国转为债权国,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当时的柯立芝政府采取了事实上极其传统的经济政策,减少联邦政府在经济中的过多干预,将主导权交给企业;并且“事实上搁置了《反垄断法》的实施”,催生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大型寡头公司,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美国进入了所谓“咆哮/喧嚣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而经济的起飞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方方面面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那个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现在我们所说的“美国梦”就起源于爵士时代;另一方面,传统的清教徒道德逐渐崩坏,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除此之外,禁酒令、城市黑帮的举起、股票投机、城市中快速升起的一栋栋高楼大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上世纪初美国社会鲜明的特征。剧情中对这个时代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勾勒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上世纪二十年代。

本文旨在讨论剧情中描写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社会细节。

帮派分子亚当在死前的爱尔兰粗口

在地下车库里,袭击神秘学家的帮派分子亚当在死前说了爱尔兰粗口,表明以爱尔兰移民为主的黑手党已经在美国城市发展出了一定规模。

大规模爱尔兰裔移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45-1850年间,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马铃薯病害,而当时爱尔兰种植的主要作物恰好就是马铃薯,因为英国政府的袖手旁观乃至于趁火打劫,这场饥荒最终导致近百万人饿死,史称“爱尔兰大饥荒”(Great Famine/Irish Famine)

根据统计,在1840-1900年间大部分欧洲国家人口都在上升,英格兰的人口从一千六百万增加至三千二百万,但是同时期爱尔兰人口则从八百五十万减少到了四百五十万。除了在饥荒中饿死的人以外,还有大量爱尔兰人背井离乡前往美国,他们和其他移民一起构成了美国第一代移民潮。

而这一代移民因为各种原因,如语言、宗教(爱尔兰人大多为罗马天主教徒,而美国东海岸居民以清教徒为主)和就业(移民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而当地人则认为他们抢占了就业岗位)与主流始终存在隔阂,无法彻底融入美国社会。但是主流的歧视引发了另一种文化认同感,移民们共同背负了被英国压迫的血泪,共同面对陌生地的抗拒,结合以城市为中心的移民落脚地,形成了关系紧密的群体,甚至以武力自保,这就是后来爱尔兰黑帮的雏形。

1920年禁酒令颁布,其中规定销售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属违法行为,遗憾的是这不仅没有起到减少饮酒的效果,反而催生了繁盛的地下酒贸易,黑手党借着贩卖私酒发展壮大。

比如故事发生的芝加哥,就以芝加哥河为界,分成了南北两大帮派。北方帮派以爱尔兰裔为主,首领名叫乔治?莫兰;而南方帮派多为意大利裔,首领则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卡彭。剧情中斯奈德口中的“南方”应该就是指代该黑帮。

现代芝加哥地图

而这个说爱尔兰粗口的帮派分子可能就是北方帮派的成员,斯奈德的敌对方,同时仇视神秘学家。

“南边帮派”就是以意大利裔为主的黑帮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艺术创作中的城市黑帮,推荐观看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比如经典的《爱尔兰人》《纽约黑帮》以及约翰・克劳利导演的《布鲁克林》

《纽约黑帮》海报 《爱尔兰人》

ps.1931年南方帮派首领阿尔?卡彭最后以逃税的罪名被国税局起诉,喜提11年监禁。值得一提的是,收集他逃税罪证的也是来自国税局的探员.

由此可见,美国最不能得罪的机构其实是国税局

在文中作为重要时代背景出现的禁酒新法案,通俗叫法是禁酒令(英语语境中一般称为Prohibition),指的其实是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全文如下:

对于第一款的致醉酒类,我找到的翻译是intoxicating liquors,大意是使人醉倒的液体,在互联网上看到过“酒精度高于0.5%”的说法,尚不确定出处。

在妇女运动(醉酒后的家暴受害者)、清教徒(恪守祖辈节俭苦行的宗教道德)和资本家(喝醉的工人降低了工作效率)等势力的推动下,这道法令于1919年正式通过,在一年后即1920年正式实行,距离1929年接近十年,也就是勿忘我所说的时间了。

很遗憾,禁酒令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1920年以后酒水交易屡禁不绝,除了直接的黑市走私贩卖、专门供给宗教仪式的买卖以外,还有另一种更加稳妥的方式――以药品的名义贩卖,就像今天开处方药一样,或者说那时酒精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灵药,诊所里的医生签下一张又一张药方,一瓶瓶威士忌就这样被送到了酒徒手中。

勿忘我的酒吧"瓦尔登湖"明显也存在贩卖私酒的行为,所以行动队长才会说“拿到医药店执照没有任何把柄”,说明酒吧的私酒贩卖滴水不漏。

这些步骤中蒸馏运输、原料购买都是美国法律禁止的

前文有说过,私酒贩卖催生了一大票美国城市黑帮,而贩卖私酒的利润却不仅仅流入了这群人的口袋,为了更好地行动,城市黑手党往往会选择贿赂政府官员和当地警察以换取他们对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没有向政府官员缴纳保护费而直接或间接被关进监狱的黑帮大佬也不在少数,近有不交税被捕的阿尔?卡彭,远有因为不交保护费而被检察官和诈骗分子联手送进监狱的罗杰?图伊(罪名是一件他完全没参与的绑架案)

禁酒令之下,美国政府与黑帮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堪称荒谬。无怪乎连勿忘我都要出言讥讽他们的虚伪。

二十年代的美国另一大特征就是失去理智的股票投机,这一点在剧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29年,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文费雪曾断言:“股价已经立足于永恒的高地。”(Stock prices have 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也就是槲寄生在林中引用的言论。

而“瓦尔登湖”酒吧的客人更是夸张,他们将全部的身家投入了这场股市,身上甚至没有现金进行付账。

虽然站在今天我们可以知道,华尔街的繁盛在1929年达到了顶点,然后泡沫被戳破,从天堂坠落到地狱的大萧条之中,甚至要到二战结束以后经济才完全恢复。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美国接收了经济蒸蒸日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迅速的城市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大量廉价工业用品的生产让美国人民过上了有史以来最远离匮乏的生活。他们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而这种 对于未来生活的利好期待,后来也成为了股票市场繁荣的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课本中已经点明了引发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市场供过于求,生产出的商品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购买力,而疯狂的股票投机就是供过于求发展至大萧条的复杂链条上重要环节。

前文提到,柯立芝政府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经济政策,这套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本国企业的扶持,政府将市场主体交给企业,通过减税等手段促进企业生产,同时加高关税保证本国企业可以更好地占据国内市场。

这套政策卓有成效,我们熟知的寡头企业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大企业的规范化流水线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企业过度兼并带来的除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还有无序扩张的生产。据统计,1920年到1928年,全美人口数量仅仅增长了12%,而工业产品产量却增加了30%;而截止到1929年,年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的个人只占总人口的2.3%。

现在股票投机浪潮形成的前提都已经齐全:总产量快速增长的工业产品、收入增幅有限的消费者和因高关税而丧失殆尽的海外市场。面对积压的商品,无计可施的商家只好用越来越多广告来宣扬消费主义,洗脑消费者;清教徒勤俭朴素的道德似乎彻底被抛弃了,积累财富成了社会的主流。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无论了不了解金融股票市场都揣着自己辛苦挣来的本钱跳进了金融市场的浪潮里,这也就是槲寄生所说的。

当时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应当富起来。”(Everyone ought to be rich.)发言人拉斯科布宣称一个普通人只需要每月省下15美元购买走势坚挺的股票,坚持20年连续的利滚利,就可以积累下一笔不菲的财富。而这一段话,恰恰就是上世纪美国人民深陷金融投机不可自拔的缩影。

随着股民人群和资金规模的持续扩大,某些人觉得与其把收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本身扩大规模生产,不如直接将资金借贷给其他人,利用短期的买卖赚快钱。而初入股市的散户往往不明所以,稀里糊涂地买下了这些股票。

这样一来,形成股市泡沫的因素也差不多集齐了: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股市而非其实际生产;看似没有限制,前仆后继的散户;以及负责各种中间环节交易的经纪人占据了市场大部分空间。

一直到1929年之前,股票及金融证券市场的繁荣已经基本和实体工业生产脱钩了而变成了数字经济。面对着节节攀升的股价,市场的预期一路大好,于是人们再次向银行进行借贷,金融泡沫越来越大,终于在192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然后被戳破。

这就是咆哮的二十年代里随处可见的股票投机最后的结局。

"瓦尔登湖"酒吧里引入了一个概念“道琼斯指数”,而它的跌涨也牵动了无数当时美国股民的心。

道琼斯指数最早由道琼斯公司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提出,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分为工业与运输业两种,一般所说的都是道琼斯指数都是指前一种工业指数,其中包含了当时的十二种重要股票。

因为它代表性强,应用范围广,所以在美国股票市场一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几乎可以说道琼斯指数的起伏就代表着美国股市的兴衰。

对于如此关键的数值,剧情中也做出了完美的还原,381.17正好是1929年指数的最高峰,而最终跌破300点的消息对股民而言无异于丧钟敲响,雪上加霜的是,这场金融领域的动荡最终引发了实体产业资金链断裂崩溃。

股票经纪人电话中所说的“蓝筹股”指的是长期稳定增长的优质股票。

在当时,美国的蓝筹股包括但不限于通用电气、美国钢铁、威斯汀豪斯。

房地产建设的火热也是投机风潮的另一种体现。

但是到了咆哮的二十年代后期,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无力,联系上文提及的供需失衡,不难猜测到这个时候许多房屋是贷款购买的,这也为日后埋下了一颗大雷。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房地产泡沫就发生在大萧条仅仅三年之前,这次市场泡沫究其原委与大萧条得股市崩盘几乎完全一致。 但是几乎没有人对此发出警告,他们仍然相信形势一片大好,股价将持续上升,因此也有人说华尔街的崩溃是”一桩事先张扬的自杀案“

刚刚讲完了房地产,顺带着说一下剧情里提到的几个地名

卢普区(The Loop)是美国第二大中央商务区,仅次于纽约曼哈顿中城(Midtown)芝加哥当之无愧的市中心,位于芝加哥河南岸,密歇根湖畔。

密歇根大道(Chiacago Avenue)则是芝加哥的一条南北方向主干道,横跨芝加哥河,沿途有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各种高档商店酒店,经过著名的千禧公园,有”繁华一英里“之称(Magnificent Mile),是著名的商业街,1924年世界上第一盏交通灯就安装于此地。

图中红线即密歇根大道

黄金海岸区则位于芝加哥最东边,紧临海岸,是芝加哥市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号称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的芝加哥美术馆就位于该区(当然也是房价高峰之一)

芝加哥社区划分图

至于河北街区,并没有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猜测可能是参考了芝加哥河以北的”近北区“,也就是这个图上林肯公园那一块。

没有找到芝加哥具体的行政区划分地图,猜测河北区大概位于上图中青色的部分,表示North Side。

近北区是芝加哥城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地方之一,区内有圣名主教座堂、芝加哥第四长老会教堂、詹姆斯教堂等各色宗教建筑和许多历史遗迹。

埃文斯顿市(Evanston)是芝加哥的卫星城,大概位于其北方,市中心坐落着美国著名私立大学西北大学。

而奥克帕克镇(Oak Park)则是一个音译,指的是橡树园,是芝加哥以西的郊区城镇,大概也属于芝加哥的卫星城。因为海明威出生在这里,这个小城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写有奥克帕克镇名的路牌

一点猜测:

危机来临以后提及的地区不全是中心繁华城区,如果说竖起第一盏交通灯的密歇根大道代表了秩序,黄金海岸的博物馆象征着艺术,而参考了近北区设定的河北区象征着历史;埃文斯顿和奥克帕克则代表了知识和文学。

设定中它们的处境最为危机,是否是笔者有意为之,想要说明:面对着汹涌的浪潮,最先崩溃的就是秩序、艺术这些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精神文明。正如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所说:“当人们破产的时候,他们放弃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书。”

客人口中的汉普顿斯(Hamptons)并不是弗吉尼亚东南部的汉普顿市,而是纽约长岛区的末端,因为这里处于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所以非常适合居住;而且距离繁华的纽约城区并不远,所以许多富豪大亨、好莱坞明星都在这里置办了房产,至今仍然是纽约最著名的富人区之一。在2012年,这里的房价已经到达了三千万美元。

顺带一提,著名的鸡尾酒长岛冰茶就是在长岛上一间酒吧里诞生的。

勿忘我花田所在的瑞尼尔山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是当地自然景观的标志。它是一座活火山,也是美国本土冰川最多的山峰。

1792年,为英国绘制地图的乔治范库弗上尉看见了瑞尼尔山,以自己朋友的名字为此地命名。

山上生长着高寒草甸花卉,如果这里确实存在花田,一定有一种别样的风情

这位消防员与槲寄生的联系在各个方面都很紧密,剧情中正是他为了获得工作而纵火烧毁了槲寄生家族的林场,她的父母也在此次事故中丧生。

消防员是槲寄生人生的悲剧的直接原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者,柯立芝繁荣之下的阴影,而大多数人沉迷于节节高升的股票和辉煌灿烂的经济,对他们的悲鸣充耳不闻。

上文已经介绍了柯立芝时期政府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采取了富有古典主义的保守型经济政策,而这套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国家财政按照企业的方式来经营。梅隆对于失业率和进出口贸易额这些数据并不重视,他更加重视政府的负债状况和收支平衡,因此在他任内无助于获得收益的开销几乎全部砍掉了。

而且由于他本人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倾向,梅隆任期内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本国市场能为本国企业所独占,为此筑起了高高的关税壁垒,对于欧洲进口产品的税率最高到达了40%。

但是高关税不仅阻隔了外来产品的进入,也拦住了本国产品的出口,因为美国的高关税,以英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政策拒绝美国的商品。这就为日后的大萧条埋下了祸根――当美国国内市场接近饱和以后并没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来消化多余的产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农场主们不得不忍痛将它们全部销毁,试图挽回一些损失。

这位消防员很有可能就是这套政策的受害者,缩减政府开支往往伴随着裁员,于是被视为“财政负担”的消防员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铤而走险放火。

槲寄生家族的破产也与这套政策息息相关。根据时间线推断,一年前,也就是1928年火灾发生,而她家族在灾难来临之前就已经破产,破产原因是苏联木材挤垮了家族的生意。

林业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木材可以作为原材料应用于建筑、造纸等行业,然而这些行业对应的市场在二十年代末早已饱和,面对着物美价廉的苏联木材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走向了破产的结局。

一点推测:

原文里槲寄生和勿忘我似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前缘。槲寄生着重感谢了他的帮助;而勿忘我在知道槲寄生跟随维尔汀离开时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别再救它。记得将它碾碎殆尽。就连信子都要抹上绝望的灰。”

联系到勿忘我的花田,槲寄生家族的林场,他们二人的纠葛或许与美国1890-1920年代的第一次自然资源保护运动有关。

一点疑惑:

1921年苏联开展新经济政策,恢复货币并放宽了对市场经济的限制,同时将政府无法管理的部分产业交给外资经营,所以苏联的木材出口最早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我在一篇名为《苏联的国际木材贸易》的文章里读到二战以前大部分苏联木材的去处是英法等欧洲国家,并没有远航至美洲大陆。而苏联与美国两次大规模经济往来分别是在1921年和1928年。

1921年夏天,面临饥荒的苏俄(当时还不是苏联)向西方世界求援,时任美国救济总署署长胡佛允诺向苏俄提供粮食等救援物资,条件是释放被关押的美国人。1921年8月双方签订协议,最后苏俄一共得到了66.75万吨粮食、5.52万吨牛奶,糖、油、可可等救援物资2.18万吨。除此之外,苏俄还支付了价值1134万美元的黄金购买种子、粮食和农业机械。

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业,斯大林为了筹集外汇将沙俄时代积攒下来的艺术品和东正教珠宝出售给了美国富豪 其中最大的买主就是安德鲁・梅隆,一位我们都很熟悉的人物。据统计,梅隆购买的苏联艺术品共计665万美元,占了当年苏联对美出口额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我十分怀疑苏联出口的木材是否能挤垮槲寄生家族的林场。当然也有可能是她的家族早就已经在不合理的政策中摇摇欲坠,而外来的木材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美国的后日谈,这里60年代的卡通画指的应该是嬉皮士运动。

二战后的和平生活中美国人口出生率大大增加,因此到了六十年代青少年占了人口中很大的一部分。越战和水门事件从精神上打垮了这些人对于本国的信心,他们只好逃避现实,逃避社会,用颓废来挑战主流社会和价值观。

嬉皮士运动就是在这种学生反叛的环境中兴起的,他们们身着奇装异服,举止怪异,鼓吹远离社会,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和“新艺术”,他们吸大麻,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并创造了“hip”这个词,开嬉皮士文化之先河。这个时代也是美国最活跃、最动荡、最多事、最混乱的十年,这一代人也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嬉皮士运动参与者在墙上绘制的浮夸涂鸦

90年代的通讯电线则是美国上世纪末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称90年代为美国的黄金年代,苏联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宝座,在经济和科技等各个领域遥遥领先。

90年代琳琅满目的通讯工具

放在最后的,或许算是一点彩蛋?毕竟我也没想到官方文案能做到这么细致,连不露脸的npc人名都有出处。

米切尔主席影射的正是当时国家城市银行主席查尔斯・米切尔,他一直是市场前景的吹鼓手,长期坚持股市会持续向好。而大萧条来临后,他被称为“股市崩盘五十元凶。”

杜兰特夫人的姓氏可能来自威廉姆・杜兰特,他是通用汽车和雪佛兰公司的创始人,活跃于大萧条之前的金融市场,最终在1936年宣告破产。

大家好,这里是考据专栏作者Astrid,后续会为大家带来更多重返未来:1999游戏相关的专栏,如果有兴趣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把,十分感谢!

相关标签:
重返未来:1999 重返 未来 背景 故事

CopyRight 2023 www.bzx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16450号-1

标准下载网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