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化工标准】 代替 HG/T 2827-1997 工业氰化亚铜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21 07:04:07
  • HG/T 2827-201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HG/T 2827-2011

  • 标准名称:

    代替 HG/T 2827-1997 工业氰化亚铜

  • 标准类别:

    化工行业标准(HG)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HG/T 2827-2011.Cuprous cyanide for industrial use.
1范围
HG/T 2827规定了工业氰化亚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要求。
HG/T 2827适用于主要用于含氰电镀的工业氰化亚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3049-2006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10 菲哕啉分光光度法
GB/T 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 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HG/T 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2部分: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HG/T 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 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CuCN
相对分子质量:89.5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要求
4.1 外观:白色、灰黄色或浅蓝色粉末。
4.2工业氰化亚铜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060.50
G12
备案号:34576—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827—2011
代替HG/T2827—1997
工业氰化亚铜
Cuprouscyanideforindustrialuse2011-12-20发布
2012-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HG/T2827-2011
本标准代替HG/T2827-1997《工业氰化亚铜》,与HG/T2827一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外观的叙述,由原来的“白色、灰黄色或天蓝色粉末或蔬松块状”调整为“白色、灰黄色或浅蓝色粉末”(见4.1,1997年版的3.1);-调整了优等品铜含量,由不少于*70.0%”调整为不少于“70.2%”(见4.2,1997年版的3.2);-调整了氰根含量,由优等品不少于“28.5%”,一等品不少于“28.0%”均调整为“28.0%~28.6%\(见4.2,1997年版的3.2);修改了“氰化物含量”的指标项名称,改为“氰根含量”(见4.2,1997年版的3.2);修改了“氰化钠不溶物含量”的指标项名称,改为”氰化钠溶液不溶物含量”(见4.2,1997年版的3.2);
调整了铜含量测定中碘化钾用量,由“20g”调整为“5.0g”(见5.4.3,1997年版的5.3.3);-删除了1997版中的“采样”一章,在本版中增加“检验规则”一章(见6,1997年版的4);调整了产品批量,由“每批产品不超过2t\调整为“每批产品不超过3t”(见6.2,1997年版的4. 1) ;
调整了包装,由“内衬二层聚乙烯塑料薄膜袋”调整为内包装采用一层聚乙烯塑料薄膜袋”(见8.1,1997年版的6.3);
调整了每桶净含量,由“每桶净重为10kg、15kg、25kg、40kg、50kg”调整为“每桶净含量为5kg、15kg、25kg、50kg或按客户要求包装”(见8.1,1997年版的6.3);增加了\安全\一章中9.3条(见9.3)。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山东双凤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煌化工厂、杭州萧山化学试剂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永欣、范国强、李文娟、李云龙、史祖余、许水明。I
1范围
工业氰化亚铜
HG/T2827—2011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氰化亚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用于含氰电镀的工业氰化亚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90—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3049一2006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10-菲啉分光光度法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HG/T3696.2
溶液的制备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2部分:杂质标准HG/T3696.3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品的制备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CuCN
相对分子质量:89.5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4要求
4.1外观:白色、灰黄色或浅蓝色粉末。4.2工业氰化亚铜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表1技术要求

铜(Cu)含量w/%

氰化亚铜(CuCN)含量(以Cu含量换算)w/%氰根(CN)含量w/%
氯化钠溶液不溶物含量w/%
铁(Fe)含量w/%
优等品
70.2
99.0
0.20
0. 02

第3部分:制剂及制

一等品
69.6
98.0
28.0~28.6
0.30
0.04
HG/T2827-2011
5试验方法
5.1警告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及样品本身具有毒性、腐蚀性,试验中会有氟化氢气体逸出,操作者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挥发性物质、有机物质、有刺激性气味物质,操作时应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中进行。5.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3696.1、HG/T3696.2、HG/T3696.3之规定制备。5.3外观判别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别外观。5.4铜(Cu)含量的测定bZxz.net
5.4.1方法提要
试样加硝酸和漠水分解后,用氨水和乙酸调至弱酸性。加掩蔽剂氟化钾,加过量碘化钾,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释出的,以淀粉指示液指示终点。5.4.2试剂
5.4.2.1氨水。
5.4.2.22
冰乙酸。
5.4.2.3
氟化钾。
5.4.2.4碘化钾。
5.4.2.5
硝酸溶液:1+3。
5.4.2.6
饱和溴水溶液。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Os)~0.1mol/L。5.4.2.7
5.4.2.8淀粉指示液:10g/L。
5.4.3分析步骤
称取约0.3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加入10mL硝酸溶液,加热至除净氰化氢和氮的氧化物;加人5mL饱和漠水继续加热5min,直至漠气被赶尽。用冷水稀释至25mL,滴加氨水中和至蓝色出现,加人5mL冰乙酸,冷却至10℃士2℃,加人0.5g氟化钾和5.0g碘化钾,充分摇勾。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试验溶液呈浅棕色或浅黄色,加人5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溶液至蓝色刚消失为止。同时做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和加入的试剂与试验溶液相同。5.4.4结果计算
5.4.4.1铜含量以铜(Cu)的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un=V-Vo)exMx10-,
式中:
X100
...(1)
V----滴定试验溶液中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亳升(mL):V。---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Na2S2O)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铜(Cu)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63.55)。5.4.4.2氰化亚铜含量以氰化亚铜(CuCN)的质量分数wz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2)计算:2
式中:
(V-V,)XMX10-
X100
HG/T2827—2011
:(2)
滴定试验溶液中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
V。:-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NazSzO)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氰化亚铜(CuCN)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89.56)。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以Cu计)不大于0.2%。
5.5氰根(CN)含量的测定
5.5.1警告
本方法使用氰化钠,取试剂和配制氟化钠溶液时应佩戴乳胶手套和防护眼镜,不应带外伤操作。5.5.2方法提要
试样溶解于过量的氰化钠溶液中,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游离的氰根。另做一空白,由两者消耗的硝酸银之差即可计算出氰根含量。5.5.3试剂
5.5.3.1氰化钠溶液:40g/L,每升加入10g氢氧化钠。5.5.3.2碘化钾溶液:10g/L。
5.5.3.3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0.1mol/L。5.5.4分析步骤
分别移取10.00mL氰化钠溶液,分别置于2个锥形瓶中。称取约0.20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其中一个锥形瓶中溶解。在每个锥形瓶中各加入5mL碘化钾溶液,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浑浊不消失为终点。
5.5.5结果计算
氰根含量以氟根(CN)的质量分数w3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3)计算:xea
式中:
(V-V。)cXMX10-3
X100
V-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o-
c--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AgNOs)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氰根(CN)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26.01)。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5.6氰化钠溶液不溶物含量的测定5.6.1方法提要
(3)
试样溶解于一定量的氰化钠溶液后,用已经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埚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于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5.6.2试剂
氰化钠溶液:116g/L。
5.6.3仪器、设备
5.6.3.1玻璃砂埚:孔径5μm~15μm。3
HG/T2827—2011
5.6.3.2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105℃~110℃。5.6.4分析步骤
量取50mL氰化钠溶液,加热至50℃士2℃,称取5.5g试样,精确至0.001g,将试料缓慢加人到氰化钠溶液中,不断搅拌至试料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200mL;用已于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将甘埚于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5.6.5结果计算
氰化钠溶液不溶物含量以质量分数w4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4)计算:m1me×100
W4=
式中:
玻璃砂甘埚和不溶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i
mo一玻璃砂埚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4%。5.7铁含量的测定
5.7.1方法提要
同GB/T3049—2006第3章。
5.7.2试剂
5.7.2.1硝酸。
5.7.2.2硫酸。
5.7.2.3氨水。
5.7.2.4氨氮水溶液:3+100。
5.7.2.5硫酸溶液;1+10。
5.7.2.6其他试剂同GB/T3049—2006第4章。5.7.3仪器、设备
同GB/T30492006第5章。
5.7.4分析步骤
5.7.4.1工作曲线的绘制
(4)
按GB/T3049一2006中6.3的规定,使用4cm比色皿及相应的铁标准溶液用量,绘制工作曲线。5.7.4.2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5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加8mL硝酸,使试料润湿,再加6mL硫酸,搅拌溶解,加热至黄烟放尽出现大量白色烟雾为止。冷却至室温,加少量水溶解,加氨水(5.7.2.3)至出现沉淀继而溶解为深蓝色溶液,以中速滤纸过滤,以温氨水溶液(5.7.2.4)洗涤至滤液无蓝色,将带沉淀的漏斗置于500mL容量瓶上,以25mL硫酸溶液(5.7.2.5)溶解漏斗内沉淀,再以温水洗涤数次,稀释至刻度,摇勾。5.7.4.3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和加入的试剂与试验溶液相同,并同时处理。5.7.4.4测定
移取20.00mL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按GB/T3049—2006中6.4的规定,从“必要时,加水至60mL”开始进行操作。从工作曲线上得到铁含量。5.7.5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Fe)的质量分数us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5)计算:es=
(m1-mo)X10-3
mX20/500
X100
(5)
式中:
m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HG/T2827—2011
mo—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m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4%。6检验规则
6.1本标准要求中规定的全部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应逐批检验。6.2生产企业用相同材料,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连续生产或同一班组生产的同一级别的工业氰化亚铜为一批,每批产品不超过3t。6.3按GB/T6678中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采样时将采样器自袋的中心垂直插人至料层深度的3/4处采样。将采出的样品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约250g,立即装人两个清洁、干爆的广口瓶中,密封,并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等级、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份用于检验,另一份保存备查。保存时间由企业根据需要确定。6.4检验结果如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袋中采样进行复验,复验的结果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6.5采用GB/T817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本标准。7标志、标签
7.1工业氰化亚铜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本标准编号,以及GB1902009中规定的“毒性物质\标签7.2每批出厂的工业氰化亚铜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和本标准编号。8包装、运输、贮存
8.1工业氰化亚铜外包装采用钢桶包装,厚度不小于0.8mm;内包装采用一层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厚度不小于0.07加m,包装内袋采用两道扎口或热合封口,保证封口严密,钢桶盖应密封牢固。每桶净含量为5kg、15kg、25kg、50kg或按客户要求包装。8.2工业氰化亚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按照危险品运输要求运输,严禁与酸类物质、氧化剂、食品添加剂混装混运。
8.3工业氰化亚铜产品应按照毒性物质相关贮存要求建存,严禁与酸类物质、氧化剂、食品添加剂混贮;避免曝晒、雨淋。
9安全
9.1工业氰化亚铜为无机氰化物。试验中产生的含氰废液不能返回生产时,应统一收集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处理后方可排放,处理方法参见本标准附录A。9.2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应穿戴工作服及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和用品应有专用的存放地点。
9.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穿着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9.4工业氰化亚铜包装用后应销毁,不得再次使用或挪作他用。HG/T 28272011
A.1方法提要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含氰废液的处理
在碱性介质中,以次氯酸盐为氧化剂、使氰氧化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A.2处理步骤
将废液收集于约10L的容器中,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至废液的pH值大于8.5(用pH试纸检验),在通风橱内,加入次氯酸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过量为止(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放置12h后方可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化工行业标准
工业业化亚铜
HG/T2827—2011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潮南街13号郸政编码100011)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
880mm×1230mm
1/16
印张兆
字数14千字
2012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5·1159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cip.com.cn凡购买本书,如有缺损质量问题,本社销售中心负责调换。定价:10.00元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