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东北林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2 21:49:51
  • LY/T2198-201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LY/T 2198-2013

  • 标准名称: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东北林蛙

  • 标准类别:

    林业行业标准(L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385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LY/T 2198-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东北林蛙 LY/T2198-201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020.30
B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198—2013bZxz.net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东北林蛙
Technical code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wild animals--Dybowski's frog2013-10-17发布
国家林业局
2014-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场址与设施
饲养管理
5.1蛙种选择
5.2蛙卵孵化
5.3蝌蚪饲养管理
5.4变态蛙饲养管理
5.5生殖休眠雌蛙的管理
5.6捕捉及越冬期管理
6疾病预防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东北林蛙体重、体长指标及蝌蚪饲料配方LY/T2198—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提出。LY/T2198-—2013
本标准由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9)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吉林市长白山中国林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秀华、丁全志、张朝亮、刘金福、柏永明、马雪峰、张冬冬、卢小琴、黄海涛赵忠宝。
1范围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东北林蛙
LY/T2198--2013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场址、设施、蛙种选择、蛙卵孵化、蚪饲养管理、变态蛙饲养管理、生殖休眠雌蛙的管理、捕提及越冬期管理、疾病预防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548畜禽病害肉户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东北林蛙Dybowski'sfrog(Ranadybowskii)俗名雪蛤、哈什蚂(哈士蟆),属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是“东北林蛙”的同物异名。3.2
林蛙半人工养殖
Semi-artificialbreedingof Ranadybowskii利用森林及河流资源,人工饲养蝌蚪:在森林中自然放养幼蛙、成蛙,人工辅助越冬的林蛙养殖模式。
养殖池pondculture
半人工养殖林蛙用的各种水池,包括蛙卵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越冬池,它们之间可采取适当措施互相通用。
4场址与设施
4.1蛙场应选择具有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塘等植被条件的地区。各种植被类型比例适当,森林层次丰富,枯枝落叶层较厚。4.2蛙场内应有一定的水源条件,以利于林蛙的素殖和越冬。4.3蛙场设置应远离污染源或在污染源上游。蛙场内土壤应符合GB15618中规定的一级标准。适宜的土质应肥沃,腐殖质层较厚。蛙场内宜建一处或多处看护用房。4.4蛙场应有通往养蛙池和看护房的道路。可对蛙场内原有废弃的各种道路(森铁路、汽运路、营林LY/T2198—2013
路、防火路、冻板路等)进行修整或新建。4.5蛙场应禁止放牧、开荒、种地等破坏植被的行为。4.6蛙场养殖池至少应划分产卵池、孵化池、蝌料池,变态池和越冬池,总面积应占蛙场面积的0.5%~2.5%c。每种池子的大小、深浅、形状、位置等可因地制宜确定:a产即池水深宜为5cm~10cm;
b)蛙卵孵化池水深宜为30cm~50cm;蝌蚪饲养池水深不宜少于50cm;e)
变态池水深宜为20cm~50cm,边缘坡度不应超过45°;d)
越冬害水深宜为40cm60cm。
5饲养管理
5.1蛙种选择
5.1.1种蛙应体健、动作灵敏、无畸形、无外伤,具有纯正东北林蛙性状,蛙龄为2年~4年。雄性体重15g~25g,雌性体重为25g~45g。种蛙体重及体长指标参见表A.1。5.1.2可选择野外自然生产的蛙卵用于养殖。应选择卵粒呈深黑色,卵粒分布均勾,卵胶膜清晰透明的健康受精卵。运输的容器宜为塑料桶、铁桶或不透水的口袋。蛙卵运输和贮存温度宜为0℃~10℃,贮存时间不宜超过40h,水和蛙卵的比例宜为1:1。5.2蛙卵孵化
5.2.13日内所产的卵可投放于同一孵化池中进行孵化,使孵化出的蝌蚪大小整齐,便于饲养管理。5.2.2产卵时环境气温宜为7℃~15℃,每平方米20对~25对种蛙,雕雄比例为1:1。5.2.3孵化水温宜为5℃~20℃,水体pH值5.5~7.5。蛙卵孵化期间应采取防冻、防晒、防天敌等相应的措施。
5.3蝌蚪饲养管理
5.3.1活水饲养池每立方米可饲养变态前期的蝌500尾~600尾,死水饲养池每立方米可饲养变态前期的蝌蚪200尾~300尾。
5.3.2蝌料饲养期应保持蝌蚪池内的水质透明度为30cm~50cm,水体溶氧5mg/L以上,水温15℃C~25℃之间,最佳温度为15℃~20℃。5.3.3饲料应营养全面,无变,卫生要求应符合GB13078的相关规定。可根据不同时期蝌蚪生长发育需要调整动、植物性饲料的比例,蝌料饲料配方参见表A.2。也可使用蚪专用颗粒饲料。5.3.4蝌蚪变态前,平均体长应达到5cm~8cm,平均体重达到1.4g~2.0g,大小均匀,活力旺盛。5.4变态蛙饲养管理
5.4.1当蝌蚪腹部收缩,肘突出现时,即进入变态期。应及时将变态期蝌蚪移至变态池,变态池周围应铺放厚5cm以上枯枝落叶,以利于幼蛙隐蔽、捕食和保持皮肤湿润。5.4.2变态期蝌蚪向变态池转移时,应在气温凉爽时进行。为防止蝌蚪受伤,捕捞出的蝌蚪应立即放人铁桶或塑料桶,蝌蚪与水的比例宜为1:2。运送鳞蚪的时间越短越好,场内运输最长时间不应超过60min,外运时则必须用塑料袋密封充氧后运输。5.4.3变态池应采取加水、遮阳等适当的管理措施,水温宜控制在15℃~25℃之间。变态期料不需饲喂。
5.4.4变态后的幼蛙体格应健壮、跳跃及捕食能力强,体重应为0.5g~1.0g,否则应淘汰。变态幼蛙2
的适宜养殖密度为5000只/hm~10000只/hm。LY/T2198-—2013
5.4.5变态幼蛙的开口食应投喂2龄~3龄的黄粉虫或2龄的蝇,或蛙场设黑光灯招引昆虫。应重视对幼蛙的人工补饲,以增强幼蛙体质、提高成活率。5.4.6变态幼蛙上山后,为了防止逃逸,可在蛙场边界的山脊上用宽30cm~50cm,厚0.3mm~0.8mm的塑料薄膜或纱网设一道防逃趟子,趟子设内檐,防止林蛙举爬。应定期检查防越子,及时修补破损,防止林蛙逃逸。
5生殖休眠雌蛙的管理
雌蛙产卵后进人生殖休眠。应在产卵场周边铺放10cm厚且松软的腐殖土或枯枝落叶作为林蛙休眠场,不定时喷酒募状水,保持休眠场的湿度为75%~85%。加强休眠场防鼠工作,保护休眠林蛙。5.6捕捉及越冬期管理
5.6.1当最低气温下降到10℃时开始捕获,捕获时间可持续到河水结冰5.6.2在林蛙捕获前期应在陆地拦截和河道袖网捕捉,在捕获后期林蛙人水后,应将水库水排干捕捉或人工翻河捕捉,对水面大的水库和河流用地笼进行捕提。把捕提到的林蛙按大小,雌雄等级分选,注意留选种蛙。种蛙和商品蛙应采用网装、网箱等方法贮存。5.6.3林蛙越冬可利用河流中冻不到底的深水湾,也可修建专门的越冬池,水深应不少于2m,pH值在5.5~7.5.且有流水经过,越冬林蛙密度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5kg以下5.6.4越冬池水源不足,且越冬蛙密度较大时,可在越冬池结冰5cm~8cm厚时,每间隔2m打一冰眼,立1根直径大于10cm的木桩在冰下紧贴水面处用木杆将相邻的两根木桩连在一起,防止越冬池水位下降时冰层随水位塌,水位下降时,冰水分离,形成空气层,可使林蛙安全越冬。5.6.5越冬池缺水时,应经常打冰眼检查林蛙越冬状况,溶氧应大于4mg/L,发现池内缺氧时应用速效增氧剂和长效增氧剂增氧。冬季应及时清除越冬池冰面积雪,通过增加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水中氧气含量
5.6.6有流水的越冬池,进出水管口直径宜为3cm~10cm,自然流消,温度宜为1℃~4℃,林蛙密度以每平方米15kg~20kg为宜。6疾病预防
6.1每年用生石灰消毒饲养池,然后放入清水清洗饲养池,--周后再放人蛙卵或蝌料。6.2发生疫病时,应立即隔离患病蝌料,并封锁患病养殖池,防止疾病蔓延。6.3加强蝌蚪养管理,培育健壮蝌料,提高其抗病能力。6.4病死蝌料户体的处理应按照GB16548的相关规定执行。3
LY/T2198—2013
饲料成分
玉米面
微量元素
山野菜
腐殖质(阔叶树)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东北林蛙体重、体长指标及蝌蚪饲料配方表A.1
蛙龄/年
东北林蛙体重及体长指标
体长/cm
6.06.9
7.1~7.5
7.1~8.6
5.0~5.6
5.7~6.5
6.6~6.8
表A.2
蝌蚪饲料配方
体重/g
15~35
25~45
35~65
10~20
15~25
20~3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推荐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